建立新型决算体系的思考(3)
2017-08-25 06:30
导读:——指标数据库的编码设定和填报。基础指标数据库要求指标完整但不重复,又要满足对指标的多维提取。比如,科目下可以分单位,单位下可以分科目,
——指标数据库的编码设定和填报。基础指标数据库要求指标完整但不重复,又要满足对指标的多维提取。比如,科目下可以分单位,单位下可以分科目,还可以是分级分单位分科目提取等等。因此对每一个指标的编码设定十分重要,指标的编码设定必须是唯一的,不论以何种方式提取,对应的指标不变。指标编码可以分类别设定,比如收人类、支出类,大类之下还可以分小类,类与类之间的编码应该留有保留编码段,且编码字段要有足够长度,以备日后科目的变更和升位需要。指标编码设定之后不能更改。根据指标内容的不同,决算指标由财政部门和单位分别填报,属于财政部门填报的内容由财政内部相关部门填报,属于单位填报的应由单位的相关部门填报。填报单位只需按指标库的指标填报一次,不重复,保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同时,指标由谁填报谁就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对填报单位也可以采取身份编码设定,按不同地区分级设定编码段,各级财政对同级预算单位设定填报身份编码,填报身份编码应该按顺序设定,并保留一定的空段,以备行政区域的变化和填报单位的分、撤、并等变化。为便于比较,填报编码顺序设定之后不能更改。
——指标数据库的扩展。随着金财信息系统(包括预算指标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等)工程的整合、财税库联网和科技手段的发达,财政决算数据指标库可直接从这些数据库中提取决算指标,将来还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账务核算系统联网取数,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和填报效率。
(二)设计科学、直观、简洁、合理的财政决算报表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
——政府各级财政部门使用“财政总决算”。财政总决算反映财政运行情况,满足财政管理和执行分析需要,遵循按统一政府收支分类概念来设计的思路,内容主要包括:(1)财政收支和平衡,包括收支总况和明细、收支变动情况、分级收支及其平衡。收入明细可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明细可以按功能分类或者经济分类对应排列。(2)财政供养人员,可以按部门、分级、结构划分,也可以按人员经费开支科目划分。(3)政府资产和债务。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直接向国内外的借款、以政府名义的借款,以政府或财政担保的借款等,尤其要界定或有负债情况。(4)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分采购资金来源、采购项目和采购资金支付情况,考核单位的购置是否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并评价政府采购绩效。(5) 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情况。在财政预算外专户仍旧存在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反映财政预算外专户的收支等管理情况。(6)政府性贷款及产权参股,包括政府性的贷款、参股投资及其收益、从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等。(7)政府间财政转移收入和支付,包括上级对下级补助和转移支付、下级对上级的上解、收入缴库,同级政府间财政性资金的转移;财政补贴情况。(8)救灾情况,反映救灾支出分类、去向、实际效果等。(9)基本建设投资,包括用财力安排的和增发国债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工程项目分类,工程进度,工程资金落实到位情况。(10)财政经济运行评价,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比例的合理性、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协调性、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缓解就业促进的情况、对政府公共运转经费的保障情况等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政府各个部门使用“部门决算”。部门决算是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年度反映,体现预算单位职能履行和公共服务提供情况的结果,是审计、考核、评价预算单位绩效的重要依据。内容主要包括:(1)单位资产负债状况.是单位所有财务活动结果总的反映,是单位财务总体收支平衡情况的反映。(2)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构成、单位人员及其构成、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情况。(3)单位收支及平衡情况,反映单位收入具体来源,包括财政拨款(补助)、上级系统内补助、下级上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活动取得收入等等;反映单位支出的具体去向,包括人员支出、公用经费保障、专项支出、以及对上的上缴和对下的补助、经营活动的支出等等。还可以设计单位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对收费、基金、专项、罚没、彩票、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等收入进行明细化。(4)单位投资活动(包括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是对单位收支活动中投资活动的单项具体反映,包括对的参股、购买国债、基本建设等等投资活动。 (5)单位债权债务情况,是对单位资产负债的某些内容的具体明细反映,包括对外贷款和借款、担保、还本付息、或有负债等情况。(6)玫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反映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品目、金额,购买性价比等。(7)单位财务活动绩效
评价指标,是对单位整个财务活动的评价和考核,包括资产负债比例、人均公用经费、人均资产占用情况、提供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