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保险业的税制现状及建议(2)
2017-08-30 04:56
导读:我国保险业税制改革的建议 随着财政与保险的关系逐步理顺,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险税收制度,保险税收政策也相应逐渐宽松。但总的来讲,目前的保险
我国保险业税制改革的建议 随着财政与保险的关系逐步理顺,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险税收制度,保险税收政策也相应逐渐宽松。但总的来讲,目前的保险税收制度严重制约了保险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目标的实现。为充分发挥保险税收政策对保险业的促进作用,国家财政应‘对现行的保险税收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与调整,尽快出台一些新的保险税收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调整,一方面要立足于整个税收制度,在保持税收制度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应我国税收政策的总体取向,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发展需要,兼顾总体税收政策取向和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降低保险税率。税收政策是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国家对其鼓励发展的行业,在税收上实行轻徭薄赋的原则,而保险业就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 (1)营业税。国际上保险业的税负水平大多普遍较低,美国联邦各州适应的营业税税率虽然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在2%左右。而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西班牙等对保险业更是免征营业税。在亚洲,像泰国这样的东南亚国家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也只有3.3%.因此,毫无疑问,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的下调不但有空间,而且势在必行。与国外2%至3%的营业税税率水平相比,我国保险的税负仍然偏重。根据保险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保费的市场化程度,应适时适度下调营业税税率,以及调整和优化营业税税基。如:将保险业营业税的税率降低至3%左右,保持与邮电通信业等行业同等的税收待遇。由于我国保险业的营业税是以总保费收入计税,而保费收人中又有一部分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收入,而是对投保人的负债,如此过宽的营业税税基无形中又加重了保险企业的税负。因此,如果仍保持5%的营业税率,对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应进行合理化的改革,建议如下: 1)以实收保费作为保险公司营业税的计征依据。考虑到保险公司应收保费以及分保保费的因素,建议按保费收人的确定原则将现行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改成按扣除应收保费和分保保费后的实收保费来营业税。应收保费应当从保费收人中单独列支,实行延税政策;对在延长期限内仍无法收缴的应收保费应实行免税政策。 2)将计税依据改为现期保费收入减去各种责任准备金的贴现价值后的余额。 3)以保险公司取得的全部保费收入扣除已决赔款部分作为营业税应税保费;当发生储金返还和退费时,则由保险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扣缴有关税款。 此外,对于保险营销员,建议免征营业税或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现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对保险营销员免征营业税。在大多数国民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普遍收入又不高的情况下,保险营销员起步相当艰难,他们的全部收入均来自佣金所得,而且往往还需要支付不小的日常展业费用,如费、通讯费等等。近日,经国家税务总局和省政府批准,辽宁省地税局下发了《关于保险营销员有关税收的通知》,并对持有《下岗再
就业优惠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自主创业证》的保险营销员实行免征三年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对保险营销员没有出台减免营业税的相关政策之前,建议推广辽宁省的这一种做法。 (2)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在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非雇员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此次个税改革提高起征点,对于广大保险营销员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保险营销员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负还是偏高。可否将营销员每月取得的佣金收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提高保险营销员个人所得税税前的费用扣除比例,然后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由于保险公司未将保险营销员作为正式职工,税务部门把他们纳入了个人提供非有形商品推销代理服务活动的范畴,按非雇员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这一点是不应该有疑义的,因此,在不能要求国家对保险营销员采取适用“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的情况下,建议适当降低保险营销员所适用的劳务报酬所得税税率。通过这几个方面齐头并举的努力,相信可以大大减轻保险营销员的税负。 2、细化税制设计。税制结构的设计应以税收原则为标准,而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制设计的两大重要原则。因此,在我国保险税制结构的设计上,必须要遵循这两大原则。世界上多数国家保险业的营业税是分险种规定税率,对不同的险种实行差别税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按各险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对保障的重要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程度,来确定不同的营业税率,特别是寿险、财险公司运营机制上各有特点,所以,可考虑选择适当时机分险种实行差别税率,以更好地体现寿险与财险的差别,贯彻税收公平原则。此外,还应实行个别险种营业税的减免。建议对一些政策性、非盈利性的险种减免税收,对利润水平低或者对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的险种规定较低的税率。最近频繁发生的矿难就使雇主责任险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保险产品,许多地方开始在高危行业推广强制雇主任保险。保险界人士在《关于推广高危行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提案》中建议:“财税部门应为强制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与此同时,还应在目前部分险种营业税免税的基础上扩大免税范围,如巨灾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强制性保险等,以贯彻税收的效率原则。在充分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的同时,大力发挥保险税收政策
社会保障的杠杆作用,而且这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长期隐性收益。 3、公平中外资保险公司的税负。税收优惠政策在引进外资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也确实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广大发展家扩大吸引外资以振兴本国经济的目的,不是仅靠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便可以达到,而必须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遵循国际惯例,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而且,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保险市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而非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再有,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实行不同的税率政策还违背了世贸组织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也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加入WTO以后,公平竞争将成为保险市场的主基调。为增强中国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国家应考虑取消外资保险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尽快统——中、外资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和税基。目前,国税总局正在制定中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草案的实施条例。按照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外资保险公司比中资保险公司的有效税率低10—12个百分点,“两税合并”后,税率有望被统一成20%以上的中等偏低税率。专家们建议:在目前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在适用税种、税率以及扣除尚不统一的条件下,应以这次“两税合并”为契机,为中、外资保险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全球保险业的长远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全球化战略,税收政策的完善势在必行。保险业的税收政策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着力弥补保险市场的缺陷、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优化税制的各项可行政策,形成促进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不妨借鉴个税改革的做法,对保险税制的改革也实行“分步走”,而不求一役全功,这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保险业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而又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