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财政支出管理(3)
2017-09-07 02:55
导读:三、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出管理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强化内部审计功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给予独立性的保证。
三、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出管理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强化内部审计功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给予独立性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与外部审计的不一样,外部审计是报告给立法机关的。而内部审计则是报告给财政部的。国际审计组织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了下述的界定:“内部审计者是独立的,他们能自由地、客观地执行他们的工作。独立性允许内部审计者提出公正的无偏见的判断,这对于审计的正当行为是必要的。它通过组织的状况和目标来实现”。 内部审计者应对预算部门、单位或其领导负责。我国目前应建立集权化模式,因此应直接地报告给财政部长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者作为重要的执行管理的团队,必须注意遵守审计的基本原则:即审计者不应审计自己。
(二)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 1、明确地对内部审计者的任务进行界定。在预算管理制度运作中,明确地界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方法,使内部审计者执行任务时,可消除模糊和避免争论。 2、在财政部监督检查司建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可由高层管理者和来自于会计和预算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目的是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工作起指导作用,识别问题,进行修正和预防的活动。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内部审计,强化机构内部的财务纪律,而且使内部审计与机构的正常的经营评价区别开来。 为把内部审计的执行职责与日常性的管理区别开来,应由审计委员会检查预算单位进行的内部审计,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还可每二三年一次由外部专家组成的独立的外部实体,对内部审计的惯例进行检查,防止机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干预的出现。 3、明确地划分与外部审计有关的责任。可通过一个明确的和详细的文件对内部审计的责任进行界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应该被看作是共生的。一方面外部审计应该使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另一方面应由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引导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应财政部,而外部审计是对应立法机构的。
(三)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惯例 目前,许多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着审计技能的“稀缺性”。因此,进行相应的战略决策,将有利于这些稀缺内部审计资源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