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国家税务局税收绩效管理实践(4)
2017-09-10 06:03
导读:三、实行绩效管理的初步效果 (一)理顺了管理环节,提高了办税效率。 实行绩效管理以后,取消了层层审批的繁琐环节,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由单点
三、实行绩效管理的初步效果 (一)理顺了管理环节,提高了办税效率。 实行绩效管理以后,取消了层层审批的繁琐环节,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由单点对多点转变为单点接触。据统计,调整和下放的审批权限共有五个大类共172项。其中认定类21项,税收优惠政策类73项,资源综合利用类32项,所得税税前抵免类39项,税前弥补亏损类7项。调整合并后,纳税人提请的各类事项,由原来多达12个环节减少到最多3个环节。经过这样的合并,县级局减少了24类税收业务岗位,其中:办税服务厅从原来的10类减少到3类,基层分局由12类减少到1类,县级局业务科室也随着审批权限和事务性工作的转移下放,也减少了6类。 (二)优化了人员配置,强化税源监控。 基层分局撤消了办税服务厅,业务科室的事权和审批权限转移和下放后,“节省”的富余人员绝大部分都充实到了基层分局税源监控岗位。龙口国税局原办税服务厅有38名工作人员,现只用24人,节省了14人,机关业务科室合并前共有干部职工41人,现只用27人,也节省了14人,节省下来的28人全部充实到了基层分局。芝罘、牟平和栖霞国税局三个试点单位充实到基层分局的人员比例,都与龙口市国税局大体相同。这将节省大量的设备维护费用和管理费用。 (三)对干部的管理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烟台市国税局引入绩效管理之后,在绩效提升、管理者角色转换、客观面对问题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干部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收获来源于创造的价值,谁创造的价值大,谁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绝大多数干部职工摈弃了过去较普遍存在的“税务工作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有了“不学习就有危机”、“服务不好就要下岗”的责任感,增强了干部的压力感和危机感,促使干部能够自我加压、自我求知。同时,管理者更多地扮演教练和激励者的角色,将更有利于组织进行“人本管理”,促进组织持续、健康地。绩效观念深入人心,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不敢面对问题。 (四)融洽了征纳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 由于流转环节大大减少,缩短了办税时间,密切了征纳关系,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赞誉。据不完全统计调查,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2%提高到现在的98%。
四、实行绩效管理的深刻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绩效管理顺利推行的前提 任何一项新的管理机制的引入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新机制打破了人们的一些惯性思维,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必然会产生一些阻力。这时,领导的重视就显得非常关键。在推进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要不断强调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要提供组织保证、人员保证,要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决地走下去,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半途而废。对于各项建议和方案积极地予以论证,推动各级管理者负责落实。 (二)全员参与是绩效管理顺利推行的根本 全员的参与是正确执行的保证,全员参与得越早、越充分,就越可能正确地理解变革。对全员的动员,应注重观念上的认同和行为的转变。组织和部门的绩效要对个人利益产生影响,把个人和组织的利益“拧在一起”。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队伍,在各个层级都要有骨干,通过他们来带动全员参与。 (三)协调合作是绩效管理顺利推行的基础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加强沟通,协调合作,起到了增强凝聚力、促进发展的作用。平时工作中,考评者对被考评者进行辅导,提供帮助;绩效考评时,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共同认定成绩和不足,使考评结果公正透明;考评结束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绩效上,使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实现“双赢”。 (四)持续改进是绩效管理顺利推行的动力 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应“与时俱进”,勇于尝试,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磨合。即便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是正常的,只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就不要怕有失误。实行动态的持续改进将推动组织不断地走向完善。 总之,通过改革试点单位的绩效管理实践,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纳税人也基本适应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新型管理机制。但是,税收征管绩效管理是一项
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们相信,在山东省国税局和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烟台国税将进一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税收绩效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