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6)
2017-09-11 06:48
导读:特别需提到的是,瓦格纳论述了公共活动特别是国家支出的膨胀问题,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说:“财政经济就是为筹集完成国家总
特别需提到的是,瓦格纳论述了公共活动特别是国家支出的膨胀问题,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说:“财政经济就是为筹集完成国家总体经济机能的任务所必须的物质辅助手段,而不能不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财政经济范围必须随各时期的国家任务、国家活动的范围以及种类而决定”。“从不同国家及时代比较,进步国家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活动呈现有的扩大的趋势。这种扩大既系外延的又系内含的,即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提出新任务的同时,有的职能也在进一步扩大。于是国民经济的要求,乃更广泛更充裕,为满足这些涌现的需要,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瓦格纳这两段话说明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且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财政活动范围也必然会随之扩大。显然,瓦格纳的这种财政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当局政权的设想合拍,并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财政理论的基础。?
必须指出,瓦格纳的社会政策主张及其国家经费的观点只是带有一定的改良性质,就其本质而言,仍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这一点,日本学者坂入长太郎也看得十分清楚,“瓦格纳并不根本否定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是为修正和排除其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弊端,采取了社会政策财政学的观点。”?
(四)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加深,本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宣告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破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学派及其理论应运而生,并经过凯恩斯追随者的宣扬和发展,形成一套系统的政策理论体系,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和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说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在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凯恩斯(1883—1948年)是。英国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思想的主要集中地体现在这本书里。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不可移易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引起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及其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因此,就不可能像传统经济学家所主张的那样排斥国家干预,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相反,他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否则就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困境。凯恩斯明确指出,为了扩大社会总需求,“最聪明的办法还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设法由社会来统制投资量,让资本的边际效率逐渐下降,同时用各种政策来增加消费倾向。”又说,为了“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相互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论家看来,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于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唯一切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这就是说,在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来刺激消费,刺激投资。由于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投资方面,凯恩斯还特别强调由国家干预投资。他说:“要达到离充分就业不远之境,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凯恩斯认为,国家对干预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财政政策,二是运用货币政策。但他更注重财政政策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只起铺助作用。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而间接起作用,不如财政政策作用来看直接和有力。财政政策的主要是,在经济衰退时,应扩大政府开支和实行减税。他特别强调举债支出的作用。他认为,税收的变动,尤其是用累进所得税,虽可重新分配收入,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有效需求,但由于短期内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单靠税收政策不足以克服经济危机和提高就业水平。然而,扩大政府支出的来源,如果是靠增加税收,则又会减少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结果依然达不到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目的。因此,他主张实行举债支出以弥补赤字的财政政策。他说:“举债支出虽然‘消费’,但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这样凯恩斯便突破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传统的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