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快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4)

2017-09-14 04:41
导读:2.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多年,时至今日依然成效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投资领域没有充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而
  2.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多年,时至今日依然成效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投资领域没有充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而是沿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即由政府配置资源。具体表现为政府干预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企业投资实行项目审批制。  在政府对项目实施审批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投资决策权,换言之,企业无法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企业的领导人自然也就不会对投资的全过程负责。这是导致目前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最根本原因。鉴于此,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减少国家项目审批范围,今后国家只审批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度为备案制。这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在一般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为彻底解决政府对企业投资干预问题,还应下气力杜绝下述现象发生:(1)少数地方政府领导人以发展本地区经济为由,授意企业上项目,特别是那些从宏观上看已经是重复建设的项目。(2)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利用行政隶属关系,授意下属企业投资搞“形象工程”和变相的“首长工程”。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验已表明,政府不但不干预企业的投资活动,而且要为企业投资服务。在我国,政府在投资领域的主要职能都应体现为企业投资服务。具体而言,其主要基本职能应有五项:(1)依据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2)及时收集、发布各种投资信息,为企业投资提供信息服务。(3)规范市场准入,制定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抑制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4)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为企业、社会投资提供必要的基本条件。(5)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3.提升中介组织的功能,为社会投资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我国各类中介组织如规划设计、项目评估、财务、工程监理等投资咨询机构发展较快,在投资建设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各类中介组织建立的时间较短,缺乏对全社会中介组织的统一规范管理,因此,无论在资信验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和服务收费标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发挥中介组织的职能方面,大部分中介组织的主要业务是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例如,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的审核和工程监理等等。还没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真正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行业内部应开展的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各行业之间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不平衡,在为企业、社会投资服务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为此,今后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各类中介组织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吸收优秀人才从业,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经常开展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业务方面的素质。(2)各类投资咨询单位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防止出现明脱暗不脱、变相脱钩等现象,以保证咨询评估的客观、公正性。(3)尽快建立、健全各行业协会,并使其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行业协会对上应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的投资意向和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行业协会对下应及时传递政府对企业投资的意向,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4)行业协会应协助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凭借行业协会掌握的各类经济信息,为中小企业找到好的投资项目等。  :  [1]张汉亚。我国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社会科学院生院学报,2003,(4)。  [2]李荣融。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郭励弘。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投资研究,2003,(11)。  [4]田纪云。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走富国强民之路[J].动态,2002,(5)。  [5]邢天才。中外资本市场比较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魏杰。非公有经济理论的伟大创新[J].上海改革,2003,(1)。  [7]刘柏霞 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4)。  [8]欧阳佳妮。论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转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
上一篇: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