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
2017-09-16 06:18
导读: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是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 至此,笔者的政策建议实际上已经明朗化:“十五”期间,至少近两年,我国积极的财政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是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 至此,笔者的政策建议实际上已经明朗化:“十五”期间,至少近两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选择运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只有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才能有效地扩大全消费需求,并进而有效地扩大民间投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保持国民持续、快速、健康地。 将“十五”期间几年内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确定为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力图以此提高全社会有效需求,保持国民经济高水平的均衡增长和发展,这里便有一个认识问题需要解决:我国多年来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上,即生产必须努力适应需求,生产结构必须努力适应需求结构;若不适应,则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不能实现,得不到社会承认,就表明这种生产劳动不是有效劳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必须加以调整使之适应需求。这株认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又符合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管原理,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本义的政策建议,其本质似乎是要使社会需求结构去适应生产结构,这岂非违反经济学原理?其实不然!首先,本文的政策建议并不排斥调整生产结构、供给结构。我国长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存在不少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项目,由此带来一些产业、产品的供过于求,这一块不属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必须加以适当的压缩和调整;但是当前我国的总供求失衡中需求方也存在问题,于是也需要以政策扩大有效需求,使之适应那种客观上正常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次,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需求”不能被看成一个外生变量,它很大程度上具有内生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连人们的“需要”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内生性,而并非纯粹的属性,“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要”,而购买力在货币经济条件下涉及到整个社会相对价格体系和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因此“需求”就更具有内生性了,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受到收入、价格等多方面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在动态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每一个环节都与其他三个环节矛盾着,既受其他环节制约,也都制约其他环节。很显然,在这里,分配这个环节如果与其他环节的矛盾关系失调,便会影响其他环节,阻碍再生产的正常运行。这时,分配这个环节就必须予以调节。这就是我国当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直接理论依据。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当前调整收入分配,其目标是要使社会再生产畅通运行,是要达到现代宏观经济学所称的“帕累托”最优状况,使全社会福利最大化,而绝不是“均贫富”,搞倒退。我们讲要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只是在探寻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比例,是要提高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是高收入阶层应当也能够予以接受的。 理论分析和国际社会现代化经验都表明,较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应当是“橄榄型”,中间大,两头小;而不应是“金字塔型”,下面大,上面小;或者“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我们以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目标,就是要使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现在的“金字塔型”(或“哑铃型”)转变成“橄揽型”。 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近几年内能合理地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就能相当程度上解决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从而解决好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国家统计局有关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一系列统计数据。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代表性商品数量中,糖果、果酒、糕点、鲜乳品、奶粉、女装、皮鞋等日用生活必需品,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量约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量的2倍以上;奶粉、男装、童装等商品前者也接近为后者的两倍。统计数据还显示,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毛皮大衣、影碟机、照相机、空调器、微波炉、电炊具、排油烟机等商品,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拥有量均约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每百户拥有量的2倍上下;家用电脑,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约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每百户拥有量的3-4倍;移动电话,更约为5-6倍;至于电冰箱和彩电这两种严重供过于求的商品,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每百户的拥有量,也比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每百户拥有量约多20-30台。以上还只是就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家庭作比较,若再考虑到居民家庭,则有关差距更大,别的不说,仅就电冰箱和彩电这两种“标志性”的供过于求的商品而言,1999年,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冰箱仅IO.64台,仅约及城镇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每百户拥有量的1/6;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仪38.24台,还不到城镇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每百户拥有量的1/2. 可见只要我国适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收入份额,则食品、服装、家电、纺织等一些表现出严重过剩的消费资料生产行业生产出的大量日用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将会增加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以上地增长,许多商品将会出现供求基本平衡的良好局面。例如彩电,如果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适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仅仅使农村每百户居民彩电拥有量增加30台,则全国农村居民需增购彩电7千多万台,这样,我国的彩电供求局面就不是每年过剩三千万台,而是未来两、三年里,供求能保持平衡。由于内在的正向比例关系,一些消费资料生产部门需求上去了,还会拉动机电、冶金、建材、石化、煤炭等一些表现出严重过剩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需求,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 以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着力点在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 1.使农民和城镇占60%以上人口的低收入阶层和中等偏下收入阶层享受税收优惠。给收入偏低的居民减免税负,是以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的最基本要求。具体做法: ——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以往我国执行的起征点是月薪800元,这一起征点是二十年前制定的,如今明显偏低,违背了税收的负担能力原则,以及受益原则和机会原则。应将起征点提高至月薪1000元以上,部分富裕地区还应有权把起征点适当上浮。我国税务部门已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希望税务部门在对这种探索的积极意义予以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 ——制定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豁免和扣除。豁免和扣除额的大小应该将纳税人工龄长短、年龄大小、赡养负担、工作性质(如防止对个人独资双重征税出现)和个人收入的支出用途(如对个人收入中用于支付住房贷款利息部分予以免税)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坚决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降低农民税收负担。要以合理计征的农业税、屠宰税和特产税,取代过去乡村政府各种名目的收费,坚决取缔乱收费,使农民税负能总体上降低50%左右,并且使农村税收征管规范化、法制化。为了切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应当下决心裁减县、乡两级机构,特别是主要靠行政收费支撑的乡级政府,可以考虑将全国四万六千个乡镇缩减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 2.适当增加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居民的实际税负。适当增加对高收入居民的税收,既是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需要,也是加大财政支出,包括加大转移支付和农业财政投资等投资支出的资金来源的需要。具体做法: ——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要健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体制,采取必要举措,改进和加强对高工薪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改进和加强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经营者(包括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一些中介机构)经营的个人所得的税收的征管(但要注意免征其企业所得税),强化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要堵塞漏洞,加大对违法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惩处力度。 ——随着储蓄实名制的完成,将利息所得税从比例税率逐步转变为累进税率。让高利息收入者更多纳税,同时也刺激高利息收入者提高消费倾向。 ——在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基础上,稳妥而坚决地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财产类税域称财富税)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可低估。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财产税占了各级政府全部税收的40%以上,相当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这也说明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政府应当以财产税等税收手段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需求。 ——在周密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征收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如今在发达国家是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它迟早将成为我国的一个大税种,对于我国在“十五”期间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是一个重要举措。不过,考虑到其牵涉面大,而且在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弄不好具有“累退”性质,故其近期可行性不如财产类税,应周密筹划;稳步推行。 3.切实加大对农村居民、城镇中下收入阶层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农业、农村财政投资力度。这里,对农业、农村财政投资力度的加大同样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体做法; ——尽快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我国目前,要想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功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缺口尚相当大,任重道远。为扩大有效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初步建立起覆盖面尽可能遍及全部城镇的、较为规范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和农村独生子女资助体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的起步阶段,应当首先用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问题。 ——适当加大农业、农村财政投资的力度。要结合生态环保,加大对农林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推广与培训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致力于高效农业;要结合城市化的推进,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大对公路建设、市场建设和电力通信建设与改造等方面的财政投资,推动乡镇企业的优化组合、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就业,促进农村城镇化。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讲求财政投融资的效率,以财政资金配合以一定政策优惠,大量吸引海内外资金,采取“点轴”式开发方式,形成西部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西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相对缩小东西部居民的收入差距。 最后,笔者还想强调两点。一是以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上仍需要今后几年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仅靠上述一些增税手段来筹资,财政政策是积极不起来的,通过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来筹集社保资金,也满足不了巨大的资金需求),而且以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为主要着力点,并不排斥我国在近几年里还得保持一定力度(只是这一力度应逐年递减)的财政向铁路、港口、桥梁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取得显著成效,除了要切实深化有关领域的改革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外,还必须有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系统地讨论这种有机配合超出了本题的范围,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伴随着财政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货币政策应当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密切呼应,尤其是配合以消费信贷(包括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及其它耐用消费品信贷在内)、助学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