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果分析(2)
2017-09-19 06:10
导读:此外出口产品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其结果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出口对我国的影响将是长期和代价巨大的。中国一直是日本的原
此外出口产品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其结果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出口对我国的影响将是长期和代价巨大的。中国一直是日本的原料基地,每年向日本出口大量的石油、煤炭、水泥,其结果是付出了破坏环境的代价,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国内本已稀缺的资源卖给国外,得不偿失。这次税率调整明确规范了这类行业的发展,新政策将弱化资源类产业出口,引导有色金属行业调整,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金属产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对其实现“进口反替代”,尽快摆脱世界“产业初级加工厂”地位,引导产业升级更新换代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铜、铝等大幅度降低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率,对上游产业的金属材料出口受到抑制,出口需求减少,同时也降低对上游产品需求量,使部分产品转销国内市场,形成国内金属材料市场价格压力,尤其是铜、铝等原材料均是亏本出口,这些出口企业完全靠退税补贴费来维持经营和生产,另外还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此次税率调整抑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金属产品生产与出口,保护国内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第三,有利于促进外贸企业的改革
此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不同企业受到的影响有所差异。下调出口退税率后,很多外向型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的经营业绩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与生产企业相比,专业外贸公司在此次退税率调整后将受到更大冲击。
对外贸流通企业来说,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因此,外贸流通企业对退税率下降的反应要敏感得多。由于退税率下降导致的利润率下降,作为中间流通环节,理论上可以通过向供应商压价和向客户提价的方式来抵消。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外贸体制改革,我国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快速增长,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和批发商的选择范围都大大增加,外贸流通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迫使其促进与生产企业的更好沟通。提高生产企业通过代理制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将有助于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完善和发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中国出口立下汗马功劳的出口退税,其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得十分明显:不仅被视为导致贸易摩擦,使国内企业常发生内讧、大打价格战的“罪魁祸首”,更关键的负面效应在于,外商常常在谈判中将出口退税部分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给了国外谈判对手压低价格的把柄,相关好处并没有落到中国企业手中。以纺织品为例,目前出口型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为13%,外商对此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在谈判时将出口退税部分也算进去,拼命压低价格。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行业协调机制缺位,我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忍气吞声,将一部分出口退税让出。目前纺织品出口的利润大概在3%-4%,除去各种费用,净利润还不到1%。国内很多纺织行业公司目前只能挣‘出口退税’这点薄利。
同时,出口退税导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更低,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5年底,国外共发起74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的调查案件,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到中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商品除了纺织品服装和一些资源产品之外,我国出口的电视机、空调、DVD、轴承、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配件等机电产品也相继进入国外反倾销调查的视线。目前,无论是出口总量还是出口价格,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国家没有必要继续用财政手段扶持这类产品扩大出口规模,而出口退税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企业低价竞争的本钱,新的政策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扭转这种尴尬局面。
三、 建议
企业自身应该转变经营观念。对于企业而言,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是缓解压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从“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转变,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和中国自己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从而改善中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更深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缓解贸易争端压力,才是外贸扩大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