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3)

2013-06-25 01:07
导读:从1996—2001年信息化总指数的发展速度看(见表1),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总指数发展速度与长江三角洲极为相似,略高于珠江三角洲,1999年发展速度较高,是一

  从1996—2001年信息化总指数的发展速度看(见表1),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总指数发展速度与长江三角洲极为相似,略高于珠江三角洲,1999年发展速度较高,是一个高峰年。1996、1997、1998、1999、2000和2001年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总指数的均值发展速度分别为1.14、1.19、1.12、1.42、1.32和1.31。可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发展速度呈现不均衡状态,发展速度在1996、1998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1999年以来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发展速度较快,1999年相对最高,说明环渤海地区的信息化有一定发展潜力。

  2.3区域内部比较——环渤海地备省市(区)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
  2.3.1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差异分析

  1995—2001年间,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尽管明显上升,但是地区间的发展格局变化不大,差距依然较为显著,数字鸿沟明显,见表2。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地区、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
  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看(以下简称总指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北京、天津位于第一阶梯,两市总指数远远高于全国及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北京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天津一直位于全国第三位,2001年北京和天津总指数分别高于全国23.79和l1.56个分值,高于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18.33和6.10个分值;辽宁省和山西省位于第二阶梯上,1995—2001年总指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在全国的排位分别在第5—8位和第10—13位之间,同期相比,辽宁省总指数的分值是北京的35%一77%,是天津的69%一92%,山西省是北京的30%一73%,天津的69%一92%;山东、内蒙古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上,1995—2001年山东和内蒙古在全国的排位在15—21之间,河北省在19—25之间,山东和内蒙古在1995—1997年问总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98—2001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年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总指数除了1995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年间,河北的总指数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与最高的北京的差值分别是37.71、52.84、53.27、69.92、28.45、25.92和26.12,落差最大。
  另外,7年间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北总指数都低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只有辽宁省在1999—2001年略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其余年份低于本区域的平均值,北京和天津的总指数一直高于环渤海地区的平均值,可见,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极化现象明显,北京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的贡献较大。与发展空间格局类似,信息化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均衡性。这表明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看到环渤海地区信息化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的同时,不能盲目乐观地忽视了环渤海地区内部信息化的差异,应该加强区域联系和整合,填平数字鸿沟。
上一篇:试论图书馆薪酬管理的“格雷欣效应"及消解对策 下一篇:浅谈图书馆信息营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