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4)

2013-06-25 01:07
导读:2.3.2信息化水平分类指数差异 依据2000年数据(见表3)进行分析,从各省(市)来看,北京、天津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分类指数发

  2.3.2信息化水平分类指数差异

  依据2000年数据(见表3)进行分析,从各省(市)来看,北京、天津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分类指数发展不均衡,北京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指数与其相比显的相对不足。天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服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山西和辽宁两省各分类指数相对较高,辽宁省各分类指数比较均衡,山西省在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较弱,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6%,信息产业占全部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比重为26.07%;山东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两分类指数分值在环渤海地区最低,山东200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3%,这也是影响山东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河北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分别是6.44、7.63,在环渤海地区也是最弱;“信息化发展环境发展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王铮等人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信息化综合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河北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均信息产业和全国同期水平相比,相对落后,而山东主要是信息成分在本省经济成分中比重较小。内蒙古除了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外其余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仅为7.65,接近北京和天津的1/40和1/10,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0.91,约为北京的1/10,天津的1/4;从反映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数的二级指标数据看,2000年内蒙古地区每百户拥有数仅为3.5台,是北京的1/10,天津的1/5。

  3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5—2001年信息化水平呈现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较仍然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存在区域性和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协调不够,发展速度不均衡,;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化现象明显,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和天津,位于第一阶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高度的极化,其次是辽宁、山西,位于第二阶梯,相对较低的是内蒙古、山东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6年环渤海区域信息合作联席会正式成立,环渤海区域信息网同时正式开通,这为环渤海信息领域的全面合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由于合作意识不足,区域凝聚力不够,使得环渤海地区尚需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找到整个区域内的利益共同点,并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行为,减少省市(区)问差异,加强环渤海地区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区域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推进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和共同繁荣。
  建议以下几点:(1)政府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解决行业间、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内部竞争,加强区域间信息整合,缩小内部差距。(2)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省市(区)优势和特色,发挥京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互补合作,加强区域内部信息产业协调,促进信息资源在地区内合理流动,共创互联互动、互惠互利、互补共赢、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3)建议尽快建立环渤海信息化数据采集、调查和检测系统,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定期监测该地区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状况。(4)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培训力度。(5)加快有关信息化法规的制定,确保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一篇:试论图书馆薪酬管理的“格雷欣效应"及消解对策 下一篇:浅谈图书馆信息营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