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3.2信息化水平分类指数差异
依据2000年数据(见表3)进行分析,从各省(市)来看,北京、天津信息化各分类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分类指数发展不均衡,北京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指数与其相比显的相对不足。天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服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山西和辽宁两省各分类指数相对较高,辽宁省各分类指数比较均衡,山西省在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较弱,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6%,信息产业占全部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比重为26.07%;山东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两分类指数分值在环渤海地区最低,山东200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3%,这也是影响山东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河北在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和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分别是6.44、7.63,在环渤海地区也是最弱;“信息化发展环境发展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王铮等人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信息化综合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河北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均信息产业和全国同期水平相比,相对落后,而山东主要是信息成分在本省经济成分中比重较小。内蒙古除了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外其余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仅为7.65,接近北京和天津的1/40和1/10,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0.91,约为北京的1/10,天津的1/4;从反映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数的二级指标数据看,2000年内蒙古地区每百户拥有数仅为3.5台,是北京的1/10,天津的1/5。
3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5—2001年信息化水平呈现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较仍然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存在区域性和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协调不够,发展速度不均衡,;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极化现象明显,呈“三级阶梯式”,且落差较大。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和天津,位于第一阶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高度的极化,其次是辽宁、山西,位于第二阶梯,相对较低的是内蒙古、山东和河北,位于第三阶梯。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