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五)符合大学生网民特征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终身化、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上网人数不断攀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称:截止到2009年12月30la,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3.84亿人。在这其中,经常上网的网民有28.6%左右是年龄在20~29岁之间,大中专、本科以上院校的学生翻。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目前还是信息网络的主要用户。作为高校的网络工作者一定要研究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内容和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的要求
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强大冲击,以及广大高校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新科技含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图书馆网络工作者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针对性和灵活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教育的内容,才能做到对症下、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网民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主体,能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能把握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合乎发展主流趋势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有针对性地讨论、研究和解决高校大学生网民关心的、遇到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
(二)生动性和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的内容及形式提供了便利和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全面地、精心地构建或筛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进行精心设计与制作,将其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书本+黑板”单一枯燥的说教模式。这样既坚持了理论正面灌输的原则,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更富有艺术性。
(三)交互性和服务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和心灵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结症及问题之根源,对症下药,解除他们思想困惑,纠正不良倾向,并及时检查反馈信息,了解工作效果,把握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此外,我们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上服务性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很好地为高校学生网民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及成长成才、就业等提供帮助和服务,才可能长久地吸引他们,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功能。
(四)层次性和时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在于以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水平的大学生为基础,进而使其中一部分先进分子成长为具有坚定信念的“四有”接班人。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应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低层次目标教育到高层次目标教育的过程。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必须高于现实。对大学生网民,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建设问题的思考提高到理论和政治觉悟高度,并及时向他们提供可信度很高的正反对照信息,进而由他们自己去推断结论是什么。如组织他们开展如何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网上辩论赛等活动,让他们在辩论与讨论中辨明真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多变的世界,没有时效性,难以吸引高校学生。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活动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一方面,应着重解决好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全球网络化需要的人才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化解网络世界负面信息对高校学生网民的消极影响,解决其思想矛盾,辨清是非曲直,端正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分清主流与支流,认清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五)一致性和连贯性
为克服高校大学生选择信息机会的随意性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贯彻和落实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和不良影响,我们必须把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网民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特点,在教育内容安排上既要有长远的考虑,又要有近期安排,不断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成长需要和国内外形势变化更新和整合教育内容及结构和教育方式,以把广大高校学生吸引到我们的网络教育空间内,自觉地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熏陶。为此,我们还必须协调党政、宣传、、工会、共青团等部门,整合网络上正面的宣传教育力量,围绕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协同工作。此外,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应紧密结合,以保持对大学生网民影响和引导的一致性、连贯性。这样,我们才能创建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大环境,我们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也才可能顺利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