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简述了医院图书馆对临床科研服务的现状、发展方向,强调了医院图书馆应重视临床科研服务,提高自身价值。
医院图书馆 科研服务 数字化 网络化 自动化建设
21世纪是信息与科技高度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医疗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学科前沿进行科研,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掌握有关动态,了解学术动向,从而少走弯路,避免重复浪费。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承担着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因此必须积极做好资料和信息服务的保障工作。
1 为临床提供科研服务的现状
1.1 自身意识不够,限制科研服务发展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图书馆在为临床服务时,更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及提供文献资料的查询,存在着“被动服务”的意识,忽略甚至淡忘了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服务的职能。不少医院图书馆难以为较深层次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更勿论参与其中。不少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科研是医院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自己的事,与图书馆日常工作无关。这种定位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医院图书馆有限经费的合理分配及日常工作中为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
1.2 人员素质低下,信息服务水平有限
医院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贫乏,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低下,缺乏科研课题立项参考、信息检索策略、信息加工筛选、信息挖掘创新等科研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不信任,进而导致图书馆与科研部门、临床科室沟通不畅,很多医院图书馆不了解医院每年都有哪些科研立项和科研课题,不能提供科研工作进行所必需的查新服务,更缺少关于科研服务工作的承诺。
1.3 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进程缓慢
现代图书馆多以纸质知识信息为收藏对象,主要包括书籍、报刊等;而阅读方式主要有办证阅读和馆内阅读两种方式。由于医院图书馆资金和馆舍有限,使知识信息的存储量大大受到了限制;来馆读者受时间和地域影响很大,很难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要求,给读者查阅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只有实现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才有可能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而当今我国多数医院图书馆还远没有达到建立体系完整、架构清晰、特点突出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环境的水平。
2 提高为临床科研服务质量的方式
2.1 建立与科研需求相适应的馆藏体系
搞好藏书建设是医院图书馆为科研提供服务的基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文献资料,加强重点学科的藏书建设,围绕重点学科临床及科研,尽量把各种有代表性的书刊资料收集全,保证其学科资料的新颖性、实用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交叉渗透和相互依存,建设有特色的馆藏体系除了以重点学科为收集重点外,同时要兼顾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资料,使藏书结构呈主体交叉多维状态。
2.2 充分挖掘各种生物医学信息资源
为临床提供医学科研服务,依靠图书馆有限的书刊文献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充分利用图书馆工具书、检索刊物、期刊累积索引进行检索咨询的同时,还要依托强大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各种标准专利数据库及光盘数据库,这是医院图书馆为临床提供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
2.3 提高馆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
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队伍建设是医院图书馆提供科研服务的基础。信息时代对医院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服务人员应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资源整序和开发利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而目前医院图书馆馆员离此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的方式,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科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