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图书馆实践2.0服务的策略(3)
2014-07-04 01:00
导读:换言之,创建“型人”的目的不是为图书馆服务界定一个同一的用户行为模式,以便图书馆建立一个“最好的信息服务模式或系统”。由于,理想情况是根
换言之,创建“型人”的目的不是为图书馆服务界定一个同一的用户行为模式,以便图书馆建立一个“最好的信息服务模式或系统”。由于,理想情况是根据每个用户个人的每个细微差异来组织图书馆服务,但是假如这样实行,显然会与组织效率发生矛盾,所以一个平衡个性需求和系统组织效率的方法是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析回纳。
5 结语
参考馆员通常了解图书馆资源情况,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指引用户获取其所需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但是很少根据用户摸索后的经验来重新思考服务的方式,在完善工作业务的同时,也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样一来,就轻易形成“以采购系统为中心”(由于先买/先做系统再谈服务)、“系统永远是对的”(用户必须教育,而且必须教会他们使用系统)以及“系统成就图书馆员的存在(Information system appears where is librarian being)”(系统记录了参考馆员的工作时间和空间!)等等。
如此,可能采取了“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永远是对的”以及“服务成就图书馆员的存在”(whether li-brarian should being depends on their service)等用户行为与需求背道而驰的做法。
反之,假如先调查用户的行为、需求与特征,再拟定图书馆的新型服务策略,然后设计或者选择信息系统,最后再进行服务的做法,或许更为贴近用户行为与需求。这些工作固然看似“烦琐麻烦”,但是假如在前置作业上先增加一点人力、时间和经费的投进,将会为后来的服务节省更多的人力、时间和经费,而且能够正确完成目标,附带增加实证服务效果的经验。
之后制定清楚的政策、战略和战术,无论用户积极支持与否,这些尝试都会为图书馆带来三类数据:①图书馆员是如何运用2.0系统,他们的服务过程与用户反馈是怎样的,这些资料可以透过会议记录和数据编目,成为研究档案与资料;②用户使用2.0系统所留下的网络日志、文字与图像记录,在隐私保护许可范围内,可以转化为不记名的高质量研究数据;③图书馆高层治理职员对这项服务的考核与评价,其过程所累积的经验知识,可以透过回溯追踪观察法予以记录,成为另一项研究资料。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透过以上三类研究数据的获得,未来可以估算更大的战术实现所需的本钱与效益。而只有透过经验累积,才能理解用户行为与心理,从而设计图书馆服务的新功能。
本文最后建议类似的数字化服务,或者2.0服务,可以增加创建与使用型人的模式来增进服务。创建型人本身不是往固化用户行为模式,例如说只有某些或某种模式,而是更多往引导服务者熟悉服务对象的不同行为与心理。使用型人本身也不是终极完美的服务模式,而是想法平衡用户个性需求与图书馆组织效率。换句话说,型人模型所提供的是一套逐步实践这项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