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若干基本理论题目(3)
2014-08-14 01:40
导读:2.2.3 治理层级的构建 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治理层级确定的原则及总分馆治理层级的现状,笔者以为总分馆治理层级应以市馆为主(含直辖市馆),省馆
2.2.3 治理层级的构建 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治理层级确定的原则及总分馆治理层级的现状,笔者以为总分馆治理层级应以市馆为主(含直辖市馆),省馆、区(县)馆为辅。
首先,从图书馆服务对象来看,按照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治理体制,省馆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省的常驻与活动人口,以研究型为主、学习型为辅;市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市的常驻进口和活动人口,以学习、娱乐型为主、研究型为辅;区馆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区的常驻与活动人口,以休闲娱乐型为主,学习型为辅。根据省、市、区馆的服务对象及读者构成,市馆最适合担任总馆,原因是只有市馆才能很好地满足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
其次,从图书馆的职能来看,担任总馆的图书馆应该主要具备信息资源传播、信息资源开发及文化娱乐职能。目前,除了省级图书馆以外,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均较明确。从理论上来讲,省馆的主要职能应是信息资源保存、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资源传播。假如以省馆为总馆,就意味着全省的市馆、区/县馆、乡/镇、社区/村馆均是它的分馆,这与省馆的职能不符,同时也与担任总馆的图书馆的职能不符。区馆的主要职能是信息资源传播与文化娱乐服务,一般不具有信息资源开发的职能,也与担任总馆的图书馆的职能不符。市馆是一市的信息资源中心、书目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中心、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心,是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最后保障,它的主要职能是信息资源传播、信息资源开发、文化娱乐服务。与担任总馆的图书馆的职能相符。
再次,从地缘角度来看,总分馆的地理空间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由于总分馆的终纵目标是实现图书馆效益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是同一采购、同一编目、同一治理、同一服务、同一平台。太大既不方便同一治理和资源共享,也会大大提供工作本钱;太小又不能与同一城市中其他未加进总分馆体系的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假如省馆作为总馆,那么全省各地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是分馆,根本无法做到同一服务、同一治理;假如区馆做为总馆,其分馆则为镇或社区图书馆,又难以共享城市内其他区馆的资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最后,从图书馆的经费、躲书、职员、设备来看,市馆介于省馆与区馆之间,完全有能力承担总馆的重任。
但并不是说省馆、区馆都不能作为总馆。尽管省馆不适合做一省总分馆体系的总馆,但应该答应有条件的省馆探索与县级图书馆建立总分馆体系,从而进步基层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同时,也应该答应躲书、职员、设备条件较好的区馆与区内的镇、街道、社区联合建设总分馆。但以区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应纳进以市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从而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和图书馆效益的最大化。
3 长春协作图书馆模式评析
3.1 长春协作图书馆的建设背景
长春市协作图书馆成立之前,长春地区各县、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9个县(区)图书馆均匀面积l 103.7平方米,均匀购书经费16 000元,均匀躲书74 802册,电子文献9.2件,均匀计算机拥有量2.4台,计算机自动化治理均匀11.1%,连接因特网均匀22.2%。这样的基础设施连最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都难以很好地开展,谈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为带动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发展,激活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活力,从而构建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005年,长春图书馆作为地区中心图书馆,提出了长春地区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思路,并以创建“长春市协作图书馆”为载体,探索地区总分馆制的发展模式。 3.2 长春协作图书馆模式分析
3.2.1 体制模式 由于行政上实行分级治理,财政上实行分灶吃饭,因此,公共图书馆就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这种体制致使公共图书馆之间难以实现业务标准化、规范化,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因此,学界和业界纷纷建议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上移,即由上级政府投资并治理下级政府所属的公共图书馆,从而实现同一治理、同一服务。但这种建设主体上移的方案既涉嫌违反地方政府组织法,也增加了上一级政府的财政负担,恐难全面推行起来(不排除成功的案例)。因此,探索不打破现有治理体制而进行总分馆建设则成为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的方向。长春市协作图书馆建设就是探索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实行总分馆制的典范。在长春协作图书馆建设之前,共有10个公共图书馆。为了打破这10所图书馆各自为政、服务水平低下、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长春市图书馆作为地区中心图书馆,提出了以“协作图书馆”为载体,探索总分馆制的构想,逐步得到了全地区所有区(县)图书馆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