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4)
2014-08-15 01:03
导读:3.1 Living library体现主动创新和协作沟通能力 Living library是阅读和交流方式的创新。从传统意义上讲,阅读是人们从文字符号中获得知识的一个社会实践的过
3.1 Living library体现主动创新和协作沟通能力
Living library是阅读和交流方式的创新。从传统意义上讲,阅读是人们从文字符号中获得知识的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字符号从印刷型发展到数字化,从而拓展了人们的阅读虚拟空间,人们的阅读信息选择也随之增多。
然而网络时代的阅读虚拟空间拓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阅读者单方面的接受书面信息符号并传人大脑,然后进行个人的思考、判定、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阅读者能否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并做出正确的判定和推理呢?
Living library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疑问,这种“以人 为书”、即时交流的协作沟通方式是网络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升华,也为图书馆提升阅读和交流功能提供了新的领地,同时对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和良好利用图书馆提供保障。
3.2 图书馆可以为Living library项目长期开展提供最大保障
3.2.1 知识交流与创新环境 在大学校园中,每个人都渴看拥有学习经验、交流心得的场所和机会,而仅仅靠校园社团偶然开展的活动是不能满足的。而图书馆正好拥有一个“地利”的上风,即拥有良好的交流环境和空间,这种环境氛围的上风在校园中是唯一无二的。
3.2.2 读者对图书馆的极高信任度 图书馆良好的社会信誉度也足以为读者提供信任保障,通过图书馆提供各类主题的沟通交流机会,正是最大发挥图书馆信息交流功能的体现。
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过程中,每一位“书”都乐于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他们收获了一份责任感和成就感,自身获得了鼓励与乐趣;而借阅者们也表示从Living library中他们不再迷茫、挣扎,可以鉴戒学长的征程,走出误区,避免弯路,脚踏实地走好大学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3 Living library项目实现图书馆服务双赢的最大化
在传统和现代的阅读方式中,阅读者单方面的获取信息,却不能即时反馈给信息的“出版者”,其中时间差带来的信息滞后制约了信息交流的效率。而Liv-ing library的分享是双方的、共赢的。借阅者积极上进的求知态度、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也启发和激励着每一位“书”,这段有意义的经历对“书”也是一次历练和鞭策。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Living library项目纳进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中,通过学科针对性的服务,读者反馈与馆员有了即时的互动,立即体现服务效果并提升服务质量,对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双方都有相互提升知识获取的效应。
总之,Living library项目还是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交大图书馆的尝试希看能为该项目的常态开展做出榜样,并提供服务体系的模式。Living library项目做为一种拓展图书馆信息交流功能的新方式,是值得融进图书馆常态服务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