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治理及保障机制研究(3)
2014-08-25 01:07
导读: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治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治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分、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同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进步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公道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
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视体系
国家建立同一的卫生执法监视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分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视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视队伍建设。对卫生监视职员实行资格准进制度和在岗
培训制度,全面进步卫生执法监视的能力和水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分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同一治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治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
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进步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讯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讯,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分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题目、新情况,加夸大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国务院有关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分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