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3)
2014-09-28 01:09
导读:那么在大学图书馆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来克服面临的困难,并成功地使大学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私以为,以下五点是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
那么在大学图书馆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来克服面临的困难,并成功地使大学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私以为,以下五点是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才能使大学图书馆物尽其用。
(1) 革新理念。长久以来的本位主义思想贯彻在高校之间,使得对外开放本身成为一种难以令大学图书馆产生爱好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题目,可以学习美国,制定出一部《图书馆法》,实行“依法治馆”,以完善操纵上的流程。另外还需广为宣传,一来是增强各大学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其二是要让广大的社会民众参与进来。
(2)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要试图以一馆之力完成如此大业恐怕还是有些难度。所以各大学图书馆要“手拉手”的进行活动,尽量参加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各馆之间,相互竞争,进步服务质量;相互合作,进步资源利用率 [7] 。
(3) 推广数字资源。图书馆自建馆之日起就有个矛盾,即馆躲文献的有限性和用户读者的无穷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络的发展,逐渐地解决了这个题目。适当地进步数字文献资源的购进量,并更多的将借阅量大的传统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文献资源。既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也缓解了传统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
(4) 延伸服务。打破空间限制,走出图书馆,比如举办讲座、“科普宣传月”、送书下乡等途径都是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有限资源创造更高更好的效用,体现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5) 区别对待。对于外来读者必须有个类似于本校读者章程的文件,关于借阅的纪律、用度等方面给于严格的规定,这样既保护了外来读者的利益,也维护了本校读者的利益,而且给图书馆带来了一些治理收进。
(6)政府财政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大学图书馆的准公***品性质决定了它的非盈利性,一旦开放了社会这个更大的用户群体,各方面的开支将急剧增长,于是财政支持成为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的道路尽管布满着荆棘,但也还是有很多的前辈,如
深圳大学图书馆、武汉医学院图书馆对此进行的有益尝试[8]。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大学图书馆必然可以真正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
参考文献
[1] 陆永. 论作为一种公***品的社会治安[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4][5] 张铁明. 浅论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J]. 教育科学,1998,(3).
[3] 陈晓春. 私人产品与公***品的性质与成因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6][7][8] 周过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之我见[J]. 重庆图情研究,2006, (1).
[9] 余彩霞. 公益性服务,何往何从——对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生存之路的考察[J]. 图书馆界, 2003,(4).
[10] 颜小燕. 创新服务 构建***——论高校图书馆的外借服务[J]. 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 2006,(2).
[11] 邵锐. 浅谈如何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环境[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