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信任题目研究(2)
2014-10-07 01:08
导读:3.行政道德匮乏和行政文化缺失,是产生政府信任题目的直接原因。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利、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
3.行政道德匮乏和行政文化缺失,是产生政府信任题目的直接原因。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利、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不仅直接影响行政效率,还直接影响着政府形象和威信。另外,各级行政组织和行政职员在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构建以政府信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氛围的题目。政府往往由于忽视了行政文化氛围的构筑,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信用观念在非信用的行政文化氛围里难以确立,无疑就成为构建政府信任的瓶颈。
4.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不强是产生政府信任题目的重要原因。在传统体制中,政府决策往往表现为“家长制”和个人专断,很少考虑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尤其是缺乏前瞻性构想和预防能力,政府决策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决策的透明度不高、暗箱操纵过多。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行政机构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外部制约机制缺乏力度,行政***、行政侵权和非法行政现象普遍存在,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成为必然。
5.诚信立法不足是造成政府信任危机的关键原因。遵法是建立政府信用的条件。中国固然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确保诚信的法律制度安排,存在很多空缺,政府诚信还没有成为法律所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 四、重塑中国政府信任的路径
(一)明确定位政府角色
有效政府与有限政府是新世纪政府改革的基本观念与模式,这是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基本条件。因此,首先要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职权,理性确立其治理幅度和层次,继续转变政府治理职能。避免直接干预,精简行政审批,进步治理和服务水平。其次减少政府的交易活动特别是赢利***易行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构建信任互动关系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伦理互动的过程[3]。根据正确的原则往构建政府与公民信任互动关系,对于增进政府信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利益一致性原则。就是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利过程中要坚持公民利益至上,公民在参与社会事务活动时也应考虑到政府所代表的长远利益和个局利益。第二,客观求实原则。必须是建立在对事实真实把握的基础上,在组织决策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政策和价值取向。第三,公然性原则。包括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然;有关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然。第四,整体性原则。夸大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两者能相互信任、共同发展。
(三)建立积极回应机制
这是有效沟通、形成政府信任的重要手段。积极的回应机制能够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相互信任。建立政府的积极回应机制,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信息公然制度。建立信息公然制度,从制度的角度要求政府必须定期公然有关信息,打破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尽可能实现公民与政府的信息资源对等,使公众更加充分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功能,从而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
2.扩至公民参与,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决策参与制度主要就是要参与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必须体现最优化原则,具有稳定性、长效性、连续性特点。只有通过完善参与机制,让广至公民参与其中,才能有利于公共决策的***化、科学化,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参与理论的先驱Sherry R. Arnstein也以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使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把握权力的公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机会被列进考量。”Garson和Williams则提出,“公民参与”是在方案的执行和治理方面,政府提供更多施政反馈渠道往返应***,并使公众能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接触服务公众的公务机关的行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视机制。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立法和司法的监视与制约,以确保行政责任的忠实履行,具体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党政监视。主要监视政府诚信制度的正当与公道性。二是司法监视。司法监视包括事前通过法律手段对政府失信的运行程序展开正当性监视和事后的惩罚性监视,对违法行为、尤其是造成重大后果的政府失信行为予以法律追究。三是群众监视。健全群众监视机制,保证群众的监视权力,强化政府信用。四是媒体监视。新闻媒体具有广泛、高效、经济的监视上风,实施有效的媒体监视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