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公共安全治理体制建设的研究(2)
2014-10-08 01:18
导读:五、完善政府公共安全治理体制建设 的GDP连续多年均匀保持了8%的高位增长,却鲜有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题目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计6500亿元,这
五、完善政府公共安全治理体制建设
的GDP连续多年均匀保持了8%的高位增长,却鲜有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题目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计6500亿元,这些题目每年夺往20万人的宝贵生命。其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二是社会治安事件造成的损失1500亿元;三是自然灾难造成的2000亿元损失;四是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为500亿元。实际上,这还仅仅是直观的、表面的现象,公共安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靠这两个量化指标是无法完全表达的。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死亡人数仅300多人,但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社会动荡程度、及经济活动的限制是有目共睹的。痛定思痛,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安全治理体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要从战略高度对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制度设计。有的专家做出了具体策划,包括①建立预警机制。②建立分级制度。③建立和完善应急制度。④建立和完善非程序化决策机制。⑤建立公共安全基金制度及民间援助制度。⑥建立健全符合和农民特点的各种组织和制度。
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行政治理体系
公共安全在公共治理中的强化,需落实到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治理体系中。要强化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识、责任和体制。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把公共安全当作大事,统筹全局,各有关部分要认真负起责任。应该把公共安全治理当作重要工作,既有日常安排,又有应急措施。很多措施的落实并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而是需要落实到政府的相关部分。
3.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拥有一整套的法规和制度安排,形成了严密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我国仍未出台“紧急状态法”和相应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整个仅仅熟悉常态运行下的规则,遇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社会和职能部分不可避免地陷进忙乱甚至恐慌状态中。制定公共安全应急法,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社会各类机构、组织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体制和机制,规范各种制度,为公共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与技术的机构
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健全有关科研机构,可以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长期以来,公共安全是一个备受忽视的冷门领域,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的暴露,相关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
清华大学于2003年底成立了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这方面,需要国家组织气力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诸多方面为公共安全提供支撑,比如风险的评估,灾难、事故的发生机理研究,针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环节的控制技术,生命安全的保障,灾难中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及研究等。
5.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人才保障体系
公共安全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体系,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不同层次的治理和决策人才;不同学科的科研职员;不同岗位的基层和一线职员。有关部分应该重视那些有实践经验,敬业精神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
6.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物质和财政保障体系
预防为主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需要不同的物资储备。需要把公共安全保障所需经费纳进年度财政预算。全国财政预算中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预备金约有50亿元,一遇重大突发性事故经常显得捉襟见肘,需要增加各省市、自治区对突发事件的预备金,列进财政预算,同时鼓励和个人投资捐赠为公共安全提供强劲的物质保障。
7.建立健全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体系
面对社会转型和社区兴起,社区治安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工作的微观基础和主要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把社区治安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并且与社区的公共安全体系工作中突出了社区居民和当地社会组织参与和合作。我们可以鉴戒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一条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安全体系同一的社区治安体系和公共安全工作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维护社区治安,维护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