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
2014-11-24 01:02
导读:1.必须按照“窄口径”要求,公道界定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从世界各国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拓展
1.必须按照“窄口径”要求,公道界定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从世界各国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拓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就我国来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关系人手,规定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范围。从我国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需要来看,在我国体制转轨,新旧产业更替,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财富、居民收进、居民消费呈现了不断拉大的趋势。伴随着居民收进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不断拉大,出现了一些“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房”的特殊困难群体,产生了一些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性的公共题目,需要政府从解决现阶段我国暴露出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种种实际题目出发,承担起维护公平和正义的公共职能。按照我国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各项法律规定,结合我国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关系居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公共性、民生性题目,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最低层次需要。
就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角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体制转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呈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进规模迅速扩大的发展局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增长了67倍;财政收进由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304亿元,增长了44倍。正是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财力支撑条件,使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备了可能性,国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思想。
大学排名
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的角度分析,尽管整个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强烈的需求愿看,并希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越大越好,但最基本的还是首先满足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就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供给能力而言,不仅要看到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财政规模的扩大为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利条件,还要看到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均GDP、人均收进、人均公共财力水平还相对较低,还基本上处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起步阶段,不具备大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和能力,只能从我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性公共题目出发,公道确定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范围。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把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概括为:(1)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2)居民住房保障服务均等化;(3)文化教育服务均等化;(4)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5)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6)环境保护服务均等化;(7)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
2.必须按照“低水平”要求,公道界定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提供条件、政府提供能力决定的,确定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必须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力相适应。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进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加速推进期,从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分析,其人均GDP都超过了3000美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的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北欧一些福利国家的人均GDP水平更高。从同期政府财政实力分析,其人均公共财力都超过了1000美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的人均公共财力超过了1800美元,正是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财政实力,使这些国家能够把60%左右的公共财力用于可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以加速推进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就我国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固然我国呈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进规模迅速扩大的发展局面,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崛起的时间较晚,反应在人均GDP、人均收进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我国GDP总量固然在国际上居第4位,但人均GDP在国际上却排在了104位,人均收进排在了109位。目前的人均GDP仅有2600美元,以人均财政收进匡算的人均公共财力仅为550美元,即使把政府部分的非税收进考虑在内,人均公共财力也不足750美元。显然,从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财力水平来看,我国固然进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始阶段,但不具备在短期内完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能力。一方面,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供给与财力需求之间的缺口很大,即便是不断增长的财政资金,短期内也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公共财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制度性刚性因素的影响,即便是调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也只能是逐步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短期内难以达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力支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