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碰撞(2)
2014-12-07 01:38
导读:公共治理包含着两方面要素:治理性与公共性。从治理性,法约尔等早就指出,为实现治理中高效,需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
公共治理包含着两方面要素:治理性与公共性。从治理性,法约尔等早就指出,为实现治理中高效,需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治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毫无疑问,公共治理中需要计划、组织、控制等,但人们已从大量的《管》著作中对此非常熟悉。从公共性分析,对公共事务实施治理的主体(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他们拥有着公共权力,承担着与目标不同的公共责任。这些目标是有效公平地向民众提供公***品(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为了实现目标,公共组织需要不断制订与实施,旨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广义)。为了保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强化公共监视,倡导高尚的公共道德。因此,对公共治理可从两方面定义:
从区别企业治理与各种形式的私域治理出发,公共治理可以定义为:“公共治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定义的前半部是区别企业治理,定义的后半部是区别非企业化的私域中一切形式的治理。
从公共治理所包括的基本出发,公共治理可以定义为:“公共治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所需的公***品(服务)所进行的治理活动。”
同样,公共治理学可以定义为:“公共治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活动的。具体地讲,它要以那些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所需的公***品(服务)所进行的治理活动为基本研究对象,它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与操纵性很强的新学科。”所以,公共治理要研究如下基本内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公共治理的基础,公共治理系统 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 公共责任 公共题目 公共决策 公***品(服务) 公共资源治理 公共项目治理 公共监视 公共道德 法与公共秩序 战略治理 公共治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公共治理的改革与
三、研究公共治理的意义
在我国,从名义上称之的“行政治理”,而实际上的政府治理(包括政府对自身与社会两个方面的治理)走向公共治理,这确实是理念上的一场变革。从这个变化中,人们轻易注重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从仅由政府发展到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内的多元化主体;二是政府把一部分对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力,下放给社会非政府组织,甚至部分公***品答应私人企业生产。这些结论基本上属于“新公共治理”的理念。
我们以为,推行公共治理实践的发展,开展公共治理理论研究,更大的意义是推进公共治理的社会化。我们不能从“政府中心论”出发看待这场变革,而要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角度进行探索。具体地讲,公共治理要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模式,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与利用的气力,建立一套以政府治理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体系。政府不仅要下放权力,更多地是要认真考虑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公民。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政府权力太大,剥夺了大量应属于社会的权力,造成了社会自我治理能力的大大萎缩,使得在如何发挥政府功能与社会功能方面形成巨大反差。
我国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对应目标,应该是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公共治理的社会化与政治发展的***化。经济市场化取向,人们对此已有了共叫。而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还停留在政府机构的改革上,更多地是从政府自身需求安排的,没有形成政府与社会较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政府职能定位很难跳出自身设定的圈子。不实行公共治理的社会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就不会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