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长期的发展过多的强调工业,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不够协调,特别是与我市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企业服务外包程度不高,多数工业企业在原材料购进、生产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上自成体系,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队,有自己的原材料储备库等,大量本应该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消化完成,致使制造业成本很高,效益很低。
目前,世界服务业比重平均在60%左右。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达到了65%以上,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一般在60%左右。2009年乌海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8.8∶30.2,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9.5%。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采取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建立综合全面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评价考核政府官员的指标体系是政府官员行为的指挥棒,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打破过去那种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单一的GDP总量指标,强调GDP总量增长的同时,加重民生、环保等其他指标的考核筹码,建立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政府官员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既能获得升迁的机会,又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二)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机制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特定产业的直接干预,从税收政策、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加强引导,让市场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源使用方面,要提高信息的披露程度,增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要让资源使用价格反映全部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投机和短期行为,提高市场主体的理性能力。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创新力度,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日本和韩国当年经济快速腾飞的时候,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是引进技术资金的5倍和8倍,而我国为7%,乌海也只有12%。因此我们要通过信贷、税收和硬的预算约束机制(要求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鼓励、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对原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和创新,使我市的核心产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城市,我们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必须在资源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做好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工作,加快发展非煤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的承接沿海和发达地区的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按照多元发展,多级支撑,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鼓励我市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非煤产业,同时扶持中小企业,提升现有非煤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要求,对非煤产业要集中建设,提升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建立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所说的发展服务业,不是全面的推进,而是要有重点,有先后的进行,首先要发展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在思想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能把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经济割裂开,也不能抱有“自给自足”、“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观念,老是习惯于内循环发展。而是要将现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的服务性质的部门剥离出来,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的服务部门,集中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专门的服务。
(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同步”政策,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向居民倾斜。继续提高劳动者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消除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采取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措施,扶持富民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