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

2013-05-23 01:29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乌海建市以来,依托煤炭等资源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特

  乌海建市以来,依托煤炭等资源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煤炭、电力、特色冶金和建材工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受宏观调控政策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影响,乌海市这些行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分析

  (一)总体上呈粗放型特征

  目前,乌海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总体上呈粗放式的特征。

  在30年里,乌海市有25个年份属

  超高度粗放型,5个年份属于低度粗放型。超高度粗放型增长的年份占整个年份数的83.3%,低度粗放型年份占16.7%,表明乌海市从总体上看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只有“九五”期间的五年为低度粗放型增长,之后的十年又出现逆转。

  (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状况未改变乌海市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投资的增长来拉动的。10年间投资占GDP比重居高不下,近几年又出现逆转上升。2001-2009年9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5.15万吨提高到10.7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16.01%,总量由218.48万吨提高到975.53万吨。

  (三)主导产品大部分在国家的过剩产能行列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工业产品有:合成氨、甲醇、焦炭、电石、PVC、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多晶硅等。乌海市的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被列入了国家产能过剩的行列,今后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和利用,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按目前的原煤产量3000万吨和回采率65%计算,煤炭资源开发也只能延续22年,急需寻找新的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另外乌海市水土资源也十分短缺,已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且乌海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主要生产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竞争力弱,资源浪费严重。乌海要实现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乌海市主要工业产品能源单耗,发电327.5克标准煤/千瓦时,基本达到国家先进值(319克标准煤/千瓦时);水泥94.12千克标准煤/吨,达到国家先进值(114千克标准煤/吨);电石1095千克标准煤/吨,基本达到国家先进值(1050千克标准煤/吨),大部分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接近国家先进标准,无降低的空间,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必然大幅上涨,而煤炭是我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那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绝对排放量势必会增加,超过乌海狭小地域内十分有限的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由此可见,乌海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

  (三)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的整个社会福利分配格局趋向一种结构性扭曲。因为这种增长是权力推进、投资驱动的,因而,它的福利分配的主要特征是向资本倾斜、向政府倾斜,而普通民众就无法同等比例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2005-2009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在逐年下降,民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

  三、造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不力的原因

  (一)国家过重的强调GDP指标,地方政府成为GDP总量增长的推动者

  由于我国多年来都强调GDP总量的高速增长,而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考核力度相对不足,再加上就业的刚性需求,使得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地区生产总值创造的主要者。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以“原字号”为主,多年来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助推了地方经济迅速增长。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既适应了上级政府部门的考核要求,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身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

  (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营方式的转变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由于企业能够以廉价和低效率的使用资源,依靠资源就可获得高额利润,缺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加之政府没有硬预算的约束,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高。

  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

  活动(R&D)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04-2008年乌海的大中型企业个数不断增长,而有科研活动的企业数却呈下降的趋势,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2006年,也只有0.24%。

  (三)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短板”

上一篇:论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下一篇:黑龙江省个体经济发展调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