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2)

2013-05-24 01:22
导读:三、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流动会对我国区域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可以从对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

  三、人口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流动会对我国区域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可以从对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首先,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降低了迁出地的人口密度,缓解了当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造成了迁出地人才的大量流失,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了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很有可能拉大区域间差距。

  其次,人口流动对迁入地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人口流动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了流入地区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了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人口流动政策

  1、加强区域联系,进一步放宽人口流动限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该大力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放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这一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要限制人口的流动,而是要进一步放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只有这样,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范围才会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才会从中受益。

  2、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缓解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人口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其在拥有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流入地的交通拥挤和资源环境破坏。同时,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国家应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增加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缓解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

  作者简介:王佳妮,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张隽,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许珞华.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与西部大开发[N].经济日报,2000-5-30(1).

  [2]杨艳军,黄丹.人口流动与我国经济区域经济增长[J].商情,2010,(16).

上一篇:黑龙江省个体经济发展调查问题研究 下一篇:探讨我国外贸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