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2)

2013-06-05 01:16
导读:对照国内其它研究,发现高校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与整个国内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非常相似。[3]可见高校与国内数字图

  对照国内其它研究,发现高校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与整个国内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非常相似。[3]可见高校与国内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完全同步的,而且从文献总量上看,高校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力量,起主导作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学者强大的研究能力。

  3.2 作者单位分析

  对数字图书馆论文作者的单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校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情况。表1是发表论文在50篇以上的大学。表中14所院校中78.57%的院校拥有图情专业,说明专业的图情教学研究机构具有极强的研究实力,尤以武汉大学较为突出。

  表1 论文单位分布表

  3.3 被引频次分析文献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进程中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论文引文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经典文献。

  根据文献科学计量方法,若一篇论文每年被总第180期 Serial No.180引用4次或4次以上,则可列为“经典文献”。[4]经过统计分析,年平均被引4次或4次以的论文有320篇,这里列出平均被引次数达到15次以上的文献,如表2所示。

  3.4 主题分析主题分析大多是定性地分析某学科几种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参杂一些作者的个人观点,而且结果的正确与否与作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性相对较低。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根据研究论文符号群的性质和规律,对文献的主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分析的科学性。

  具体方法是:选取每年下载频次位于前20位的论文,阅读文章的摘要,部分摘要不清楚的阅读全文,以主题词的形式析出其核心研究内容(一篇文章不超过两个主题词),结合这些主题词词频及主题词对应论文的下载频次共同分析研究,时间跨度为10年。200篇文章,共析出主题词128个,统计对比词频大于等于2的主题词表和主题词相应论文下载频次大于等于500的主题词表,发现两个表竟然非常相似,所以这里只列出词频大于等于2的主题词表,即表3(按词频数排序)。

  表3 词频大于等于2的主题词

  1知识产权22 DSpace

  2数字图书馆研究23本体论3个性化服务24比较研究4元数据25互操作5资源整合26开源系统6数字图书馆综述27数据挖掘7网络信息资源28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8信息资源建设29数字图书馆建设9 Web2.0 30特色数据库10个人数字图书馆31图书馆2.011网格32图像检索技术12信息组织33推送服务13知识组织3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14复合图书馆35信息服务15数字参考咨询36信息检索16数字化建设37用户服务17数字图书馆评价38用户管理18图书馆建筑39用户研究19网络信息组织40语义网20虚拟图书馆41知识服务21语义网格4 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型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笔者构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型,即面向理论的研究阶段、面向系统的研究阶段、面向服务的研究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型

  (1)面向理论的研究阶段。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和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该阶段数字图书馆的名称尚未统一,如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随着概念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字图书馆概念、体系结构、实现模式等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等研究也是该阶段的重点,主要包括数字格式标准体系、元数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体系、初步数字权益、初步CBIR(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数字化工程规范等。

  (2)面向系统的研究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全面应用,各种信息系统强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它是以分布式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互操作和集成为核心[5],通过服务集成形成虚拟信息系统,全面支持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门户建设、跨异构系统检索、数字参考咨询、学科信息门户(导航库)、虚拟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组织、信息组织、互操作、内容检索、跨语言检索、图像检索、数字信息长期保护、数字权益管理等。

  (3)面向服务的研究阶段。随着理论研究的成熟和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大量涌现,这一阶段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研究,针对用户的服务内容从文献转向知识,可视化、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发展方向。专业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全面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参与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设定信息来源、表现形式、网络功能、服务方式,并通过智能检索和推送服务,达到高效率获取信息的目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是在综合利用信息挖掘技术、智能信息推送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主动的信息检索与发布,鼓励用户参与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注释。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选择、判断、评价、注释,自主学习读者群体的兴趣特征。此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个性化系统、个性化服务、智能代理技术、知识组织系统、语义处理技术、虚拟定制技术、推送技术、RSS、Web2.0和图书馆2.0等。

上一篇:中国大中城市地价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