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充分认识通胀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对策(

2013-07-11 01:19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充分认识通胀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针对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了抑制通胀需要注意的
摘要:文章针对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了抑制通胀需要注意的几点因素,提出治理通胀需从稳定粮食生产,投资农村各大型企业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解决好流动性过剩、利率汇率问题,并利用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拉动内需这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胀;内需拉动;农村投资;流动性过剩;汇率;利率
  
  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CPI年度涨幅达到4.8%,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目前CPI上涨在开始阶段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一、对国内目前紧货币和撤消紧货币的两派分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5月28日《汶川震后:学界激辩“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文说,5月24日下午,樊钢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上说“抗震救灾不应成为调整从紧货币政策的理由”。而5月24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学者陆磊也认为地震损失超过10000万亿元,据此认为紧缩性政策已经没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在地震前国内就有两种观点,一种以控通胀为重点,一种以防止出口大幅滑坡为重点。目前看来,控通胀的观点过分加重,反而起了通胀预期的负作用。因为很多报刊和电视台在大面积地宣传物价和通胀,还说物价未下降、通胀仍然很大,媒体其实是帮助传播了通胀预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国内财经界、学术界对投资、通胀、次贷和石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利率汇率的调控作用等等。控通胀派占据上风,主要是因为通胀关系到民生的消费口袋。但是,在增加消费者口袋含金量时,大张旗鼓地宣传政策,反而起了通胀预期的负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面对当前形势,了解通胀本身的根源,对症下药,治理通胀。
  
  二、抑制通胀需注意的因素
  
  就2008年的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工作来说,有几个特殊因素需要注意:
  (一)目前通胀不是货币过多
  控通胀派认为,一切通胀最终都是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做法。通胀不应该统称,它主要反映的是供给问题,供给能力越差,通胀越高,长期供给能力越差,长期通胀越高。东南亚各国在今年出现的大米出口政策立马引起国际米价翻倍,这显然不能用货币过多来做论断,所以不要把目前的通胀看作货币过多。
  (二)目前通胀不是投资过多
  控通胀派还认为,是投资过多导致通胀加剧。按理说,投资过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这怎么会加剧通胀呢?多少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工厂,产能过剩一直存在,这并不支持投资过多导致通胀加剧的作用论。实际在这一轮通胀之前,我国一直是呈通缩局面,但是低利率、低汇率都没有引起通胀,相反这两年高利率、高汇率倒引起通胀,而且前几年PPI在CPI上方时也没有引起CPI大涨。
  (三)较高经济增长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粘性
  经济的过高增长可能造成物价上涨,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时,仍然有可能使通货膨胀预期继续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不是立即下降。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四)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可能加大价格上涨压力
  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价格上涨压力,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的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物价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叠加效应,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化解或减弱这种叠加效应。
上一篇:评议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1)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