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最大化”与劣势“最小化(2)
2013-10-25 01:06
导读:第二,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桥梁作用。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实物
第二,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桥梁作用。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实物补偿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如何通过市场卖出去,实现其价值,转化为货币。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指转化为货币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何通过市场买到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实物补偿。可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千百亿次网络化的市场交换行为的实现,必然需要交通运输为其提供空间位置移动服务作为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的网络化桥梁。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不仅提出了交通与市场相互促进关系的理论,而且提出了运输与经济规模必须相互协调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运输及贸易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尽管交通工具的建设和维持费用在社会各发展时期极不相同,但都必须随每年物产的增加而增加,即交通要适应社会生产的流量——经济规模[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从开放初的140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2万亿美,年均增长9.6%,在国际上已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进口国和引资国,与此相适应的是交通的发展:铁路运营里程突破七万公里,居亚洲第一;港口吞吐量超过48亿吨.居世界之首;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4万公里[8]。根据亚当·斯密的原理,这些不仅可以协调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全局之间的比例,而且可以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比例,促进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例如,制约我国西南六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交通不发达,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这一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西南六省区市内部及其相互间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建起了骨干构架;其次更重要的是西南六省区市通向外部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三峡工程完工后,航运能力将从3200万吨提升到5300-8700万吨。青藏铁路与北京、上海、广州直接通车,成为重要的陆上新通道,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港口建设使西南拥有了新的对外开放通道,还有泛亚铁路、亚洲公路网等重大建设,不仅使西南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连接起来,而且是西南通向中南半岛,通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要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南六省区市迅速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重要物质基础[9]。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三,让交通运输在提高和丰富人民“行”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结构中实现优势最大化。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指狭义消费,即生活消费,以下同),消费是生产发展的永恒原动力,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分配和交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个人及其家庭成员通过分配所获得的货币收入,自由地在市场上选购各种商品(包括服务,以下同),以满足自己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总过程。交通运输必然成为联结消费者、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者与丰富多样的生活消费品市场之间的先行官。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通运输最能直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促进人类“行”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行”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历史进程。1807年美国诞生了第一艘蒸汽机船“克来蒙特”号,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辟了铁路轨道运输,石油的发现和电的发明,使石油代替煤炭,内燃机车代替蒸汽机车,1879年后德国出现了大量电力机车,1892年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发动机,19世纪中叶苏伊士运河及此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方便了跨越大洋的洲际运输,1885年本茨·戴姆勒发明了汽车,开辟了便捷的公路运输,1903年第一架以汽油为动力用螺旋浆推进的滑翔机获得成功,开辟了空中运输[10]。当今,“载人航天”、“空间站”、“太空旅游”开辟了空间运输。在短短二百余年间,包括水路、陆上、空中、地下全方位的由水运、铁路、公路、空运、管道等多样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国内各地区间和国际间的综合运输体系迅速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过去10年中,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分别增长了21%和51%,
水产品消费量增长37%,住房面积增长超过40%,是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手机消费国。1984年全国旅游业才刚开始起步,旅游外汇创收不足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不足60亿人民币。20年旅游外汇创收增长了22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100倍。近年来,国家规定的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人数都超过了1亿人次以上,十分火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