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 妙计安天下论文(2)
2014-02-03 01:34
导读:港区人大代表呼吁人大常委会设专案调查中国电信加价事件,研究立法监管影响民生的公用事业的价格机制并将影响香港的有关服务收费价格纳入监管范围
港区人大代表呼吁人大常委会设专案调查中国电信加价事件,研究立法监管影响民生的公用事业的价格机制并将影响香港的有关服务收费价格纳入监管范围以堵塞漏洞。
刘佩琼代表称:中国电信在上市过程中,通过政府突然加价,令投资者对整体中国企业改革以及中国企业产生忧虑,也会对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等集资造成巨大损害。
薛凤旋代表认为:这次加价是监管制度出了问题,因为加价的结果会损害内地和香港早已达成的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共识。同时,这又会给外资一种错觉,以为内地在改革开放和走向合理市场规范路途上急转弯。他强调:“中国电信的做法,与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意愿相违背。”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是希望两地经贸发展更紧密。“不可能以一个私人企业的利益,去冲击国家政策,以及冲击香港特区整体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香港政府有关官员也领队北上,与信产部开始了相关交涉。这场本该通过市场完成的工作,最终演变成市场”不可能的任务”,而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也使得事态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电信上市“因加得减”
按照阚凯力的说法,电信原本为了提高招股水平出此对策,然而事情的却出乎意料——加价当天,香港市场突然传出消息:电信上市势将推迟,重新招股在所难免。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催促下,电信不得不对市场传闻给予了语焉不详的答复,具言“已注意到某些有关全球发售情况的
新闻报道。应香港联交所之要求,公司谨此澄清,截至10月31日营业时间结束时发售价尚未确定。请注意,根据售股章程所载,定价之最后期限为11月5日。公司将尽快通知投资者及市场有关全球发售的实质性进展。”在市场传闻扰攘两天后,中国电信于2日深夜发出公告,表示考虑到全球发售的进展,香港公开发售将不会按原定计划完成。同时,根据香港公开发售所收到的所有申请款项将立即退还给申请人,不计利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电信在港公开招股的5%的股份虽然获得足额认购,但占整个招股数量95%的全球招股却认购不足,为此,中国电信决定不按原计划完成招股。公告中指出:“于10月31日中午12时申请截止时,香港公开发售共收到了9612份有效申请,申购8.8596亿股发售股份,相当于根据香港公开发售初次发售的8.4亿股发售股份的1.05倍。因此香港公开发售已获足额认购。”
然而,公告又指出:“因考虑到全球发售的进展,本公司宣布,香港公开发售将不会按原定计划完成。根据香港公开发售缴交的所有申请款项将立即退还……就有关本公司发售的重大发展,本公司将在可行的情况下及时通知投资者和市场。”
几天后,中国电信重新宣布招股计划,削减55%的招股规模,发行股数由原来的168亿股减至75.56亿股,维持先前公布的每股招股价,集资额由原来的最多36.8亿美元减至14~17亿美元,同时市场定价也仅仅维持在价格下限的1.47港元。按照国内规定,国企上市的发行价不能低于每股资产净值,以中国电信每股资产净值1.462港元,电信招股价格已贴近范围下限,而再次招股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其情势已相当尴尬。
银行界消息指出,对于中国电信在招股订价前公布调升国际长途电话IDD,“虽然有些人认为此举长远能增加中国电信的吸引力,但在现阶段调升收费却会造成不良后果,使之更凸显了内地监管的投资风险。由于中国电信的吸引力已告下降,若不调低发行价,投资者未必会进行足额认购。”
就这样,中国电信因临时提价,上市反而“因加得减”,磕磕碰碰地完成了招股。
港电讯商也不省油
在此次风波中,香港电讯商的众生相,也在事件最终平息后显现无遗。
中国电信大幅提高IDD收费之时,香港众电讯商一方面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却也显示出了惊人的“市场速度”,纷纷提高香港致内地的长途话费,香港宽频IDD0030收费调整方案为:致电广东费用由0.77元/分钟提高为2.28元/分钟,增幅196%;致电深圳及蛇口费用由0.59元/分钟提高为2.28元/分钟,增幅286%;致电广东省外费用由0.89元/分钟提高为2.28元/分钟,增幅156%;和记环球电讯内地IDD收费原为0.98元/分钟(繁忙时段)和0.38元/分钟(非繁忙时段),新收费则调整为1.98~2.68元/分钟;一电通内地IDD收费原为1.28元/分钟(致电内地固网收费)以及2.2元/分钟(致电内地电话收费),调整后为2.5元/分钟,增幅分别为95.3%和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