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1)(2)
2014-05-13 01:02
导读:4.新材料产业。新区现有以沈阳金昌普新材料,科金新材料,阿斯创矿业,合金股份,中辽三普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125家,占企业总数的3%,未来将以中国
4.新材料产业。新区现有以沈阳金昌普新材料,科金新材料,阿斯创矿业,合金股份,中辽三普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125家,占企业总数的3%,未来将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依托,沈阳金晶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园为主体,重点培育材料产业群。
5.生物制药产业,新区现有以协和集团,津昌制药、东宇药业为核心的生物与医药企业157家,占企业总数的3.7%,尽管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但关联性较强,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因此可以成为潜在的生物制药产业链
二、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与全同其它高新区类似,主要是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集聚的。从目前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产业特色和产业分工不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企业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度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现状。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阻碍产业集群的长足发展。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新区现在一些产业发展领域?quot;只有企业没有产业",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末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达不到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区内的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与区内或相近企业的后向联系少,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经营。许多企业进人新区的动因是来享受国家给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而不是高新区本身产业聚集效应的吸引。此外,新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向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少,没有真正形成专业化产业网络,使得区内公司企业的供应商和市场在新区外部,与本地联系较少。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国外的高新区或科技园86%都临近大学等科研机构。如硅谷临近斯坦福大学、128公路地区近靠麻省理工学院等。新区虽临近
东北大学、沈阳建工学院、沈阳上业学院等大学和沈阳金属研究所、自动化所、生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没有充分地成为新区创新之重要外溢来源。此外,新区内大郎分以有竞争力的项目都不是来自邻近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仅有的少部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大有关系,另一方面则足合作机制中的各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
3.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没有风险投资机构进人。高科技风险投资具有很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能为而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初期,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缺少风险投资发展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则更寥寥无几,投资者也望而却步。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