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税负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综述(1)(3)
2014-06-11 01:59
导读:国内学者在税收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王书瑶运用 数学 分析方法证明了财政运用最大与国民生产不相容原理;安体富等则从宏观税负的
国内学者在税收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王书瑶运用
数学分析方法证明了财政运用最大与国民生产不相容原理;安体富等则从宏观税负的定义入手,通过对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的分析得出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也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0.894。同时作者还利用了我国1979~1999年的统计数据对影响程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税收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从数量上看,税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9],另外,刘军等通过对我国1995~200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也得出结论:从全国整体看,边际宏观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027个百分点,同时还得出税收过快增长会严重降低税后产出—资本比的结论[10]。
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不显著甚至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Stokey和Reblelo 对美国的数据研究表明,税收改革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而且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是稳健的,实证上也是一致的[11]。类似的国别研究,如Myles 对英国的研究,Mendoza等 对18个OECD国家的研究,Wang和Yip 对台湾地区的研究,都表明税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或是非常微弱。Wang和Yip还进一步指出,税收对于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的原因,是由于消费税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抵消了要素征税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12]。
贾康、刘尚希等提出,中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逐年提高是宏观总体税负的理性回归。 2002我国税收增长较快,促进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强征管和许多一次性因素的作用,若去掉一次性因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大体一致的[13]。杨崇春认为,2004年税收增长结构与其对应的经济税源结构是基本一致的、协调的,税收收入高幅增长是宏观经济良性运转的反映[14]。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还有学者认为,税收与经济的增长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不同的税收结构都会影响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结论。王维国、杨晓华在对格雷纳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部经济带平均宏观税负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而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宏观税负低于东部经济带,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15]。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许景婷 张兵
创新教育视角下的
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