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组织边界与组织能力模型构建(1)(2)
2014-06-28 01:11
导读:社会边界,是一种基于行业协会对外所能触及的且发生价值交换的各类社会关系所形成的非物质性边界。如果说实体边界与行业边界更多体现的是保护和区
社会边界,是一种基于行业协会对外所能触及的且发生价值交换的各类社会关系所形成的非物质性边界。如果说实体边界与行业边界更多体现的是保护和区分作用,那么社会边界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获得、交换与吸收作用。行业协会作为一种社会团体,从本质上决定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外部单元在与行业协会发生价值交换过程中,对于这个开放的系统而言,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置于系统内部,成为系统的一部分。行业协会通过社会边界构筑了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与政府、社会各类组织、国际组织、个人等多元化的网络关系,获得和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实行行业协会成员利益的共亨。
值得强调的是,行业协会的三种组织边界中的实体边界存在于任何组织,但对于行业协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了基于关系资源价值网络下的行业边界,更多地不再是基于物质主义方式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如组织范围、实施机制、关系(互动频率、沟通模式、网络)等进行组织边界的划分。
二、以价值网络为核心的行业协会组织边界形成
(一)实体边界的形成
价值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一系列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连接起来、紧密合作的体系。基于价值网络的资源配置模式不同,行业协会实体边界形成与企业存在典型差异。企业实体边界是在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价值网络的资源配置是市场驱动型。行业协会的出现,除了有“看不见的手”的自下而上的市场内生模式,还有“看得见的手”的自上而下“政府推动”模式以及中间模式。自下而上的“市场内生”模式行业协会的实体边界与企业类似,边界从属于市场领域,独立性与自律性较强(如图1)。然而,对于政府推动模式或中间模式,实体边界是内生或部分内生于政府控制的国家领域内(如图2),政会不分,并直接导致资源运作高政府依存度下的协会组织内部管理与治理的政府化,此时名义独立的行业协会实际上异化为政府内部的一个部门,是政府部门管理的变形和延伸,有时又常称为“二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内部的价值网络往往附生或内生于政府价值网络中,具体表现为组织价值观、组织理念、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包括人、财、物)等均受政府影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行业边界的形成
行业协会行业边界形成源于成本与竞争力双重利益驱动型价值网络的构建。一方面,从契约的角度来看,行业协会的出现建立在行业内单个成员之间签订的一种隐性契约的基础上,是一种契约联合体。之所以企业之间形成结与结、点与点的价值交换关系,本质是降低行业内单个企业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作为为市场交易主体服务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本质上与企业性质相同,通过形成会员式网络关系,信息、技术、物质等有形和无形价值资源的供给通过集体正式组织而实现了规模效应,从而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这也正是网络结点身份给会员带来的帕累托改进效应而促使潜在会员入会的基本动力。然而,网络关系的形成,不仅仅源于成本的降低,也在于竞争力的增强或者是利益的维护。从规制经济理论看,行业协会就是由众多成员企业通过一定契约形成,并转化为一种竞争力强大的特定利益集团代表,实现利益集团的整体利益,此时协会代表着整个利益集团对规制机构进行俘获活动。对于企业个体来说,无论其竞争力还是市场谈判力或抵御风险力都比较弱,通过企业之间网络关系,有利于形成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