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和发展(1)(2)
2014-07-04 01:00
导读:2.产业链作用会使城区都市型工业形成产业网络 城区都市型工业受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形成网络体系。产业链的特征主要是,产业经济结构是由内部相连
2.产业链作用会使城区都市型工业形成产业网络
城区都市型工业受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形成网络体系。产业链的特征主要是,产业经济结构是由内部相连的公司链组成,每一条公司链看起来都像一条“肋骨”,而每一家公司则是链上的“节点”,众多的公司链及其“节点”在城区的某个区域集聚,就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网”。以美国纽约最大的一种都市型工业形式服装制造业为例[1]。其产业网特征是:(1)产业成“链”:服装设计业→服装生产业→服装销售业→服装旅游业→服装传媒业→服装教育业→服装辅助工业(如纽扣、拉链生产等);(2)产品成“簇”:包括女装、男装、皮装、礼服、休闲装、针织装等的设计和生产;(3)企业成“群”:服装企业遍布纽约城市的各个角落,又最集中于曼哈顿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业中心之一,服装生产工人占全市总数的60%;(4)产业效应:实现服装业年收入27亿~30亿美元→带动服装观光游客年逾10万人次→带动服装观光游客商业消费10亿美元。
3.重要资源要素丰裕程度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除了受到城区功能、产业规律等内生因素的作用,还受到资源条件、社会因素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城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多寡对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影响很大。以北京中关村软件研发产业为例[2],中关村以软件产业为特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药、新材料与环保为支柱,拥有联想、方正、清华紫光、中国惠普等国内业界的领先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发达,许多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都设在中关村,主要原因就是中关村是我国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聚集区,研发资源十分丰富,它集中了大量孵化器及创新服务体系,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首选地区,同时拥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产品信息传递迅速、集中,对于研究开发的创新十分重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政府推动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为例[3],班加罗尔软件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工厂企业超过900家,项目投资总额达16亿美元。其高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印度政府和卡纳达克邦政府的推动措施和政策。印度政府于80年代后期把发展软件业置于优先地位;1991年在班加罗尔成立该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2000年在班加罗尔成立印度国内第一个计算机园区——技术孵化中心;从关税、所得税、货物税、劳务税、进出口、投资等方面给予极大优惠。北京中关村研发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得益于政府鼓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例如,1997年9月,国家科委颁布《关于设立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中外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办法》;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等。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培育和发展 根据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以及国内外都市型工业发展经验、发展趋势等因素,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工业网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一)以规划为龙头,选准城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
规划在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发展中具有先行的龙头地位,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工业网,规划先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城市各城区功能的规划
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首先必须对城市中各城区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定位,对全市各类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空间布局与调整,使各城区的功能既各具特色又互补协调。科学合理的城区功能定位,可以规范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布局和发展。以南宁市为例。从行政区划来看,南宁市现辖兴宁、新城、永新、江南、城北五个城区和武鸣、邕宁两县。各城区的基本分工是:兴宁为中心商业区;新城为政治、文化区;永新为批发与轻工业区;城北为工业、教育区;江南为重工业区。根据各城区功能布局现状以及未来30年南宁市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因素等,该市在2002年9月重新制订了《南宁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确立了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空间战略格局。基本方案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主导的工业空间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的空间战略格局,以城市中心商贸区为核心,环绕城市中心商贸区,整合中心城区工业圈,做大南部工业区(包括江南区和部分邕宁地域)、做强北部工业区(以城北区为主)、开拓东部工业区(以新城区为主)等3个工业区,发展武鸣-华侨区、培育西部金坛工业区等2个卫星工业城,形成“1+3+2”的城市工业布局的空间格局[4]。这样,南宁市各经济区域的工业布局也就确立了,从而为各城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提供了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