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

2014-07-24 01:48
导读:(三)土地制度改革探索 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一的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供给方式和数量的调控,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

  
  (三)土地制度改革探索
  
  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一的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供给方式和数量的调控,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即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城镇化进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因此,作为供需双方的农村土地管理和城市土地管理两个方面、以及由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化的过程都对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与户籍制度一样,城乡分割的土地制度被认为是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基础,因此成为当前备受诘难的制度安排。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深化改革思路。由于各方意见分歧巨大,显然短期内还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制度突破。但在实践中,各地已经摸索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模式。一方面,从早期的“土地换社保”到以“三集中”推动农地转用,以及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方式使农民得以分享工业化收益的探索,虽然有些已经触及法律禁区,但来自实践的改革探索从未停止;另一方面,关于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城乡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二权归一”、甚至实施农地私有化等理论上的改革设想也一直没有停息。显然,土地制度将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最关键的制度安排。
  
  二、城镇化盲目发展的问题
  
  自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城镇化战略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以此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步伐。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了2007年的44.94%,年均增长1.25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顾国情和地方实际,急于发展、盲目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一是贪大求快求新求洋,不注重夯实城镇产业基础、人为地大搞“造城运动”,以及开发区设置过多过滥等问题,导致建设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
  二是城市间的结构趋同问题日趋严重。横向联系薄弱,职能分工不明确。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城市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不高、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健全、城市管理薄弱、环境差等问题,对农村转移人口吸纳能力不足,难以发挥各级区域中心的作用。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问题。
  三是城乡和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地域空间形式(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等)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城市密集区内许多城市布局散乱,用地和空间无节制地扩展;城乡布局和建设相互干扰,交叉污染。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量,盲目进行开发建设,导致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四是城镇化动力和调控机制尚未理顺。“政府缺位”与“市场缺位”并存,对城镇化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不到位;许多体制、政策障碍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市场对城镇化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城镇发展方针,这些以规模控制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方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发展的不适应性日益突出,不同地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新的国土开发格局下西北城市发展态势
“逆城市化”趋势下中国村镇发展的机遇
上一篇: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