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1)(2)
2014-08-17 01:04
导读:2.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从业人数的差异。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
2.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从业人数的差异。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乡镇企业
就业人数从2827万人增加到1.3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从区域间配置状况看,1996年,东部地区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62.2%,西部地区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为17.5%,东西部地区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比例上的差异,可用表显示出来。
表11995年我国东西部部分非农劳动力及乡镇企业工人平均工资
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元)
非农劳动力(万人)
劳动力(万人)
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占劳动力比重
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
江苏
413.84
353
1349
0.162
0.262
浙江
503.37
242
1035
0.158
0.234
山东
347.14
215
1877
0.059
0.115
广东
549.33
239
1383
0.065
0.173
陕西
313.82
61
730
0.015
0.0894
甘肃
370.00
34
872
0.002
0.039
贵州
250.00
31
841
0.001
0.037
云南
300.00
16
930
0.001
0.017
3.结构差异。首先表现在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快。目前,东部乡镇企业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两高一低产品(即高技术起点、高附加值、低能源一原材料消耗)。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方向转化。而西部地区,本着发挥劳动力、土地筹资源优势,加之发展起点低,因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次表现为,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大部分已进入集体产权改革的制度创新时期,新的产权制度、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和新的政企关系初见端倪,从而为东部乡镇企业新一轮增长打下了制度基础。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区域内人才、资金的短缺和观念意识的保守,多元化产权的主体严重缺位,因而在乡镇企业的财产制度上以及经营管理机制上,保留着传统的形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广东:庄园经济的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