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部大开发中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1)

2014-08-17 01:04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西部大开发中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东西部之间经
摘要:我国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来自于区域内乡镇企业的崛起。今天,西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同样离不开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共同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东西部乡镇企业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要想提升乡镇企业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率,首先必须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目标定位。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既定的大前提下,乡镇企业的战略定位,包括了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社会责任定位。

关键词:乡镇企业;西部大开发;战略定位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邓小平同志“实现共同富裕分两步走”的大战略为理论依据,选择了一条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到有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转型时期,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造成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因此,在新一轮的西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中,应充分重视乡镇企业对区域内农民收入提高的贡献率及对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正确界定乡镇企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目标。

一、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据统计,1997年我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074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来自乡镇企业的增加值近60%,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38%来自于乡镇农业。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据测算,全国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增加或减少3.7%,就会影响GDP增加或减少1%;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每增加或减少2.7%,就会带动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增加或减少1%。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新增从业人员减少,从而进入了分化、改组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时期,适逢西部大开发正式启动,因而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乡镇企业如何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率。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国家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效应以及其它历史的原因,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80年到199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差距扩大了近100倍。这一期间,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平均为48%,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29%和16.5%。90年代初,东部地区(12省市)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66%,中部地区(9省市)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24.7%,而西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区)产值只占全国的9.3%。造成东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有:第一,自“六五”计划时期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给予了政策倾斜,从而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如“六五”到”八五”计划时期,国家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而使得这一区域内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同西部相比,能够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惠条件,尤其是区域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关联效应,无论从管理、技术、资金还是观念、意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二,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良好禀赋。再加之东部国有企业力量雄厚,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形成向周边乡村辐射、发散的格局,带动了区域内乡镇企业的崛起。第三,从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尽管从“六五”到“九五”期间,国家持续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投资,但这些产业的关联度不强,加之企业大都为中央直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因而难以为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分工协作的机会,限制了乡镇企业的拓展空间。
上一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