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2)
2015-01-18 01:45
导读:(二)健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和规则 居民不敢消费的心理障碍是我国各类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因此,建立健全退休金(包括养老保险)、失业金、医疗、教育
(二)健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和规则
居民不敢消费的心理障碍是我国各类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因此,建立健全退休金(包括养老保险)、失业金、医疗、教育、财产保险等制度,并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经营性机构对之合理地管理和正常运行,是让居民放心消费的关键。社保机制的发挥需要政府进行长期整体的规划,采取国家福利与社会保险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的监督。政府应当更多地承担社保的投入,比如以国有企业的红利,国有土地出租转让收入的一部分充实社保基金,让居民再无后顾之忧,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适合消费不断增长的环境。
(三)减税与增加消费补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我国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比1995年总体增长了5.7倍,平均每年上升16%;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6倍,平均每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6.2%。而2007年全国税收同比增长31.39%,尽管这种增长不可能持续下去,但这些数据的对比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即百姓收入增长相对税收增长比重滞后严重。在我国,大规模减税和增加补贴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肯定会很大。除考虑给企业减税外,还应向中低收入家庭退税。通过财政退税、减税,留富于民,以此带动民间消费的增长。对创办新企业或雇佣失业者的企业予以不同程度的经济补贴和适当的税收减免,资金来源可以从再就业者停止发放的失业救济金等渠道提取,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政府、社会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而且就业岗位的增加使有固定收入的人数增加,消费的总体水平也就相应地得到有效提高,既刺激经济,又推动经济模式向内需为主转型。消费补贴是另一项刺激经济的有效措施。消费补贴既可以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又可以促使相关企业扩大销售,减少库存,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稳定就业率
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吸纳了大部分的就业,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缓冲。中小企业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环节,开发信贷品种,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五)坚持金融创新以促进消费
美国次贷危机现在经常被拿来证明我国对金融市场超度监管的合理性。次贷危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引发金融危机,这是因为美国等国家金融衍生品发达,采取高杠杆经济的模式,政府和居民的负债均比较多。而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一直比较谨慎,近年来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视和金融监管的加强,使得我国在金融层面上并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一定的金融监管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希望依靠内需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话,我国恰恰需要放松对金融的管制,不应因噎废食进而否定金融创新、否定金融市场的发展。靠信贷拉动消费这种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我国对金融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