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1)(2)
2015-01-27 01:08
导读: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对比,以把握发展的规模和趋势。评价指标体系应适用于所有的评价方案,对每一个产业都必须一致,使
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对比,以把握发展的规模和趋势。评价指标体系应适用于所有的评价方案,对每一个产业都必须一致,使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可比性。
5.变动性原则。特色产业的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指标体系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特色的指标体系也必然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设立的。
6.层次险原则。由于构成特色的要素较多,应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及作用的大小加以归类、细分。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细分,逐级对各个层次进行评价,评价各个层次对特色的影响和作用。
四、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们把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专业化程度和竞争优势的指标作为评价地区特色产业的基本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地域性、规模性和效率性特征优势的产业必然在区域产业中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1.比较优势指标:反映比较优势大小
(1)比较劳动生产率:其公式为: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某产业的劳动者相对比重通过对某一时问段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测算,可以看出其变动趋势,如果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呈上升趋势,则该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2)增加值贡献率:反映某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在区域GDP中所占份额大小,是反映未来水平、经济效益和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公式为:增加值贡献率=(某产业期末增加值-初期增加值)÷(本地区期末GDP-期初GDP)。
(3)利税占有率:反映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其公式为:利税占有率=某产业利税总额/本地区利税总额。
(4)相对投资效果系数:为了量化特色产业的效率,可引入相对投资效果系数的概念,它指区域内某产业的投资收益与全国全部产业平均投资收益的比例,其公式为:

,式中,

表示j区域i产业的相对投资效果系数

分别表示j区域i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量和投资增量, 表示全国各产业平均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时表示该产业具备区域优势。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增加值有率:反映某产业增加值本地区GDP的关系,其公式为: 增加值占有率=某产业增加值本地/本地区GDP。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产品输出指标:比较输出率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i区域第k产业产品的输出量。表示全国k产业产品的区域交换量,表示第i区域第k产业的产品的生产总量,X表示全国k产业产品生产总量。一般的特色产业的比较输出率系数都大于1,数值越大反映区际商品率越高。
2.产业专业化指标:反映产业专业化程度
(1)区位熵:又称区域专业化率,是指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在全国该产业或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与该地区某项指标在全国该项指标的比重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为:

;式中,

表示域i产业的区域专业化率,

为j区域i产业的经济水平如产值,为j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总水平如总产值,

为全国i产业的经济水平,Ej为全国经济总水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