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的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

2015-01-24 01:19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的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
摘要: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强调了人的行为与外部约束条件的动态交互以及约束条件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相对理性程度的多要素动态评价体系。这一研究不仅试图挖掘、提炼出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人以及理性分析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将对构建一个更为贴近现实、更为客观、对现实社会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有所贡献。
  关键词:经济人假设;相对理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条件时,关于经济人假设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类认识是否定经济人假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把这一假设条件看作是西方经济学特有的经济范畴;另一类认识则在批评新古典经济人假设的同时,承认并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论。
  笔者同意后类观点,因为马克思经济学巨大的理论包容量是任何经济理论体系都无法比拟的。如果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经济学,则可以梳理出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理论脉络,这是我们构建一个科学经济人假设的重要理论根据。
  
  一、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重要思想脉络
  
  首先,马克思的“经济人”实际是经济关系人。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人与自然的联系,即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以物质资料为载体的物质利益,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二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们在与自然发生联系的同时,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着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为此,他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经济关系人的根本特征是资本关系人,如他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马克思的经济关系人是在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互矛盾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先以简单商品经济为例分析了经济关系人理性的矛盾运动过程,马克思认为,简单商品生产者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有理性的,但是,这一理性只是个体理性,而这个个体理性是否符合社会理性。或在多大程度上与社会理性相符合,完全取决于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这要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见分晓。但在交换中要实现这一转化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因为:第一,私人的个体理性与实际的社会理性在质上很难一致。如马克思分析到,(1)商品生产带有很大盲目性,不可能精确地估算出社会需要,即使即期估计可能是正确的,但随着时间的移动,也可能是错误的。(2)社会需求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商品生产者墨守成规,就不能满足社会新的需要。(3)社会需求是有限度的,同时存在着竞争者,所以可能有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第二,私人的个体理性程度与实际的社会理性程度在量上很难一致。马克思认为,(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变化的,因此在商品交换中,商品能换到多少货币很难确定。(2)即使某种商品都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这种商品的总数仍有可能包含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因为,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只有符合社会总劳动对该商品生产部门所分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因此,马克思指出“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而“最愚蠢不过的教条: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谈到经济人的理性问题,但是,他的理论中已经包含了这一理论内容。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使经济人理性的矛盾更加扩大了。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虽然社会化了,而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服从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狭隘利益,广大雇佣工人则处于被无偿剥削的境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组利益矛盾:一是,个别企业有理性的利益追求与整个社会利益无理性运动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要求企业生产是有组织的,各个企业能完全理性地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的问题。可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各个企业并不完全了解社会的需求,造成整个社会生产又极其无序和非理性化。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供给与需求相对缩小的利益矛盾。资本家对剩余利益的无限贪欲和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必然要改进生产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资本主义信用的广泛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但这些无限供给却归资本家所有,并且资本家在扩大无限供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而且资本的积累、集中、积聚又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整个社会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当上述矛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波动就不可避免。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企业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正是资本主义利益矛盾运动的表现,并且这些利益矛盾的发展与激化,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整体利益的丧失。
上一篇:浅议“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