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 2015 年)。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第三阶段:加快发展和完善阶段(2016- 2020年)。实现各项目标,全面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4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重点任务。
4.1 工业科技。实施工业强市科技推进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科技成为德阳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到2011 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GDP 的15%以上(2015 年达到20%以上,2020 年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5 年达到70%以上,2020 年达到80%以上)。
加快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三大特色装备(发电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六类新型设备(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和系统、工程机械设备、环保节能设备、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成套设备、军工配套产品、其它新型设备),三个特色装备制造业园区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重重工业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以及天元工业集中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到2011 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60 亿元,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达到185 亿元, 年均增长15.5%; 新建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新建立3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以二重、东电、东汽、川油宏华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把德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壮大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三大类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两大类新材料产业。到2011 年,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306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 亿元;形成3 家年销售额超过50 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10 家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1/3 的重点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建1- 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5- 6 个具有明显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使新材料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德阳的支柱型产业。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在化工、食品、服装、建材、医药等行业深入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育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队伍;突破一批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装备产品,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艺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德阳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加强新药研究、制药新技术应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生物能源研发,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生物技术解决环保问题研发,发展生物环保产业。
4.2 农业科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推进行动,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专家大院)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建设科技示范、培训阵地(高产示范园、科技示范村和星火学校),不断提高技术辐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