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利益分析(1)论(3)
2015-03-24 01:08
导读:中国不仅在保证能源供应方面,而且在能源运输安全方面也需要与东亚国家进行合作。中国和日本、韩国在能源安全上都对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狭长的马
中国不仅在保证能源供应方面,而且在能源运输安全方面也需要与东亚国家进行合作。中国和日本、韩国在能源安全上都对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狭长的马六甲海峡极易被切断。在马六甲海峡,每年要通过5万艘以上的船只,其中60%以上的过往船只是中国的商船。中、日、韩各国有80%左右的进口石油都要通过危险的马六甲海峡[3]。更为严峻的是,与日、韩备有9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不同,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才刚刚开始。因此中国石油安全非常脆弱。另外,人们特别担心,一旦因为“台独”问题而导致台海战争,美国极有可能插手干涉。美国海军一旦控制马六甲海峡,就会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报道言中国欲实行“两洋战略”来确保石油安全。一些人认为中国有可能修建铁路或石油管道经过缅甸直通印度洋,或者通过巴基斯坦进入阿曼海和波斯湾;在泰国克拉地峡修建运河或石油管道。这些方案不仅可以避开危险而拥挤的马六甲海峡,而且缩短了路程,降低了运费。但是实际上这些方案也摆脱不了美国海军可能造成的威胁。要保证中国能源运输安全,出路还是在于与周边地区各国进行合作。不仅与中亚和北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项目合作,而且还应该进行东亚合作。中国当与东亚邻国在经济上共同发展,政治安全上互相信任,形成一个“荣损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方面可以赢得东亚各国理解和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可减低美国对东亚事务介入的程度。例如,当美国以防止恐怖主义破坏为名,提出由美国海军来接管马六甲海峡安全时,就遭到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的拒绝。
在经济发展方面,东亚合作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本地区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10 3”是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为东亚合作的中心目标。而一旦建成东亚自由贸易区,就会使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市场的迅速扩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东亚地区各国经济的增长。2002年11月中国率先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据东盟秘书处统计,该《框架协议》将创造一个拥有近18亿人口,1.7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和1.23万亿美元贸易规模的自由贸易区。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总额将从2000年的1.23万亿美元提高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水平。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成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48%,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提高0.3和0.9个百分点。可以设想,更大范围和更大经济规模的东亚自由贸易区若能尽早建成,必然对中国和地区各国的经济增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宋子玉 於全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