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发展模式究竟有什么特色?(1)(2)
2015-04-30 02:51
导读:第二阶段主要的政策调整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提高关税。前期快速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引起进口激增和外来商品的剧烈竞争。为扭转这种局面,智利政府
第二阶段主要的政策调整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提高关税。前期快速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引起进口激增和外来商品的剧烈竞争。为扭转这种局面,智利政府在1982年以后再度提高关税,由原来10%的统一关税逐步提高,1984年9月达到35%的最高水平。1985年3月起关税开始缓慢下调,直到1991年年中才稳定在11%的水平上。尽管如此,1984-1989年的平均关税水平仍为20%,比1980-1982年期间高出1倍。(2)实行出口退税制度(sistemadereintegro),并对出口生产商进口机器设备减免关税。(3)调整汇率。1983年,智利重新实行爬行汇率制(paridadreptante),官方汇率根据国内与国际通货膨胀的差别不断调整,不仅纠正了原来的货币升值,而且使货币逐步贬值,1982-1988年期间货币实际贬值幅度达130%。此外,80年代期间,政府还采取了加大反倾销力度,实行主要农产品价格按国际行情浮动,对出口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减税等措施。上述政策措施至少反映出债务危机发生后国家对经济生活采取了一种主动干预的积极态度。这些政策调整不仅促使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可交易产品生产部门转移,推动了出口的增长,而且也带动了替代进口商品的生产,对于缓解80年代因债务危机引起的困境起了积极作用。整个8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出现“失去的10年”,1980-1990年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智利却仍然达到3.0%,比地区平均增长率高出1.7倍。
随着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军政府上台执政,智利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J.拉莫斯认为:“的确,在智利,从1990年起,随着民主的到来,(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偏离就更大了。发展战略虽然是建立在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基础上,但已经作了修改,旨在建立一个致力于同时取得增长与公正的更积极的国家(unEstadomasactivo),而不是像新自由主义所说的公正是增长的结果。”弗伦奇—戴维斯对智利文人政府经济班子的基本立场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新的看法是既赞同对开放过程中的失误有理有据的批评,开放过程造成了70年代严重的工业化倒退和大批企业的破产,但同时也考虑到,新自由主义改革在16年前就开始了,并已在1979年结束。做过了的已是既成事实。翻过那一页,重新开始。”这就是说,文人政府奉行的是对原有的改革再进行改革的方针。或者说,文人政府所继承的主要是改革的基本目标,即由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发展模式转向外向型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型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至于基本经济政策,则要由政府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自主地决定和调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文人政府经济政策举要
1990年以来,智利前后几届文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并表现出明显的政策连续性。在本文有限的篇幅内,不能论及所有这些政策,只能择其主要者加以介绍。
贸易政策。90年代初,文人政府在保持原有的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同时,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先后与拉美、北美、亚洲、欧盟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集团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智利大概是目前世界上对外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这一政策调整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尽管智利的贸易开放程度已经很高,但是,在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一国的单边贸易开放所能获得的收益是有限的。必须利用自身贸易开放的条件,与对方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才能通过相互的贸易优惠获取更大的收益。第二,鉴于智利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因此,在90年代以前,智利的贸易政策就具有一种脱离拉美而面向其他地区的倾向。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各国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向“开放的地区主义”方向发展,智利必须重新重视发展与本地区的贸易,而采取与其他拉美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贯彻这一方针的有效途径。可以说,90年代以来,智利通过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明显地扩大了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