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济全球化与国企改(1)论文

2015-07-05 01:0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经济全球化与国企改(1)论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不能回避的现实。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目前正在进行一场艰巨的攻坚战,能否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起,壮大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在世界市场扩展和深化基础上日趋密切的过程。所谓过程,主要是表述一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其内涵是指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一体化,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依赖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是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的过程。目前,这一过程仍在从广度和深度波及全球各个角落,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估量。 经济全球化既不是哪个国际组织设计出来的,也不是某个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它主要是由企业推动,是企业自下而上的、在全球范围生产与经营的一种微观经济行为。但这种微观经济行为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却是因为各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采取了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松管制等措施。可以说,全球化这种微观经济行为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密切关系,其实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 导致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起因,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主要内容的如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及资本移动等经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 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主动与被动卷入世界市场,进行国际交易的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从而使贸易的内涵、规模、结构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贸易内涵看,传统的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但是,随着生产全球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服务业内部的分工深化,国家间能够作为交换对象的已经不仅是货物,也包括服务和要素。贸易内涵的变化,是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反映,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从贸易规模看,1950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仅610亿美元,1998年为65150亿美元,是1950年的107倍;从国际贸易地区分析,发达国家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从1963年的49.5%,上升到1997年的72%,发展中国家则从20.7%,上升到22%左右。从贸易结构看,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并且70年代后期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初级产品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55年的59%下降到1997年的22%;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从1973年的62%上升到1997年的74%。特别是工业制成品中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品,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目前世界上约有6万家非金融跨国公司,其境外分支机构总计约50万家。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它们掌握着世界直接投资的90%,世界总产值的1/3和发达国家总产值的50%,控制着国际贸易的70%,拥有世界上80%强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控制着70%以上的国际技术转让。1997年,全球最大的100支经济力量中,有49个国家和51个跨国公司。许多跨国公司“富可敌国”,如三菱公司的经济规模超过印尼,福特公司超过葡萄牙。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并购重组,推动了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正日益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 3、国际直接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自1982年世界债务危机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明星”,50年代其年均增长率为4.3%,60年代为5.3%,70年代因严重的世界经济不景气而出现下降,只有1%强,但在1983~1997年间竟达到16.7%。国际直接投资的年流出量,1981年为486亿美元,1998年为6440亿美元;其累计额目前已超过4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正取代国际贸易,改变那种资源在国内直接流动而在世界范围内间接配置的状况,实现了资源直接的跨国流动和配置,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在于资源日益趋向于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流动和配置,因此,它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4、新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骨干技术群的新技术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有的新技术如信息技术已经高度产业化,有的新技术如生物技术正在产业化,有的新技术如新材料技术将要产业化,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人们日益关注的“新经济”,实际是知识经济的雏形,基础就在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美国经济自1991年以来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充分表现了新技术革命的威力。新技术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诸多趋势中最为根本的一个趋势,它更加充分地表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面对波涛汹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随波逐流、心甘情愿地让全球化浪潮逐步吞噬瓦解?还是关起“闸门”御“潮流”于国门之外?这两种态度在现实的中国恐怕都是不可取的。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当“我国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怎么办?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所以说,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困难。”“那么到了后五十年,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历史上,我们曾经错失了三次大好的发展机遇,现在,历史的发展只给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抓住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勇敢地迎接挑战,大胆地“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会和利益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对于各国(公司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自己处在一个范围更大、对手更强的竞争环境里。竞争的规律就是“强者胜”,这就可能导致拥有较大优势的国家(公司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些处于弱势的国家(公司企业)则可能只得到很少的利益,甚至会遭受损失。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主流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主要标志是:1.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低水平的买方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2.我们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进入了从小康向现代化过渡的新阶段,也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3.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已经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4.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对外投资的能力都有增强,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开放战略将面临新层次上的进一步深化。 但从国有企业微观层面看,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离走向世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表现在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真正能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产不足3万亿元。这3万亿国有资产分布在几乎所有工商领域的近30万个国有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仅1000万元左右。且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数量过多、力量分散、形式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销售额仅为通用汽车公司的2.64%,最大的石油公司销售额仅为埃克森石油公司的3.17%,最大的钢铁企业销售额仅为新日铁公司的9.78%。仅从规模和个头上说,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发展,我国企业如不加速改组,将更加相形见绌。其次表现为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和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国外许多企业都在突破工业时代的制度和组织的局限,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不发达的工业时代,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好转。第三从技术水平来说,目前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重点企业的关键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而且大部分是引进技术。至于管理水平则更加落后,目前许多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真正达到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水平的企业为数甚微。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上一篇: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原因及我国的机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