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3)
2015-08-23 01:06
导读: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国还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GMS)和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
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国还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GMS)和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2008年3月,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共同通过了《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六国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一体化建设,争取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这九大领域取得进展。
2007年11月,在第十一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成立联合专家组,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成立了联合专家组并通过了联合专家组行动计划,《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之中。
(六)各省市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国内各省市积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机遇,纷纷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2008年初,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山东、海南、广东等在其《2008年政府
工作报告》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中均提及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同年,湖北省、广东省和陕西省还先后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正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省市和地区的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传统欧美市场出口受到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也为各省市稳定外贸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前10个月,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额24.3亿美元,增长5.3%,占云南外贸总额的41%;广西与东盟实现贸易额35.8亿美元,增长4.8%,占广西外贸总额的34.3%,其中出口25.3亿美元,增长10%;广东对东盟贸易额达到494.4亿美元,其中出口209.9亿美元,增长4.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同时贸易保护势力还在不断抬头。从地区环境来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自由贸易区(FTA)成为各国现实的选择。从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情况来看,东盟正在稳步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双方还将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大幅下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加强了相互协调,取得了很大成效,使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09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如果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世界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个总体向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应注意当前危机的威胁仍未解除,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有待于各国的努力,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消费模式的调整,还将持续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未来,中国与东盟更需要携手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以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二)贸易保护将不断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