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国际技术合作,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进行技术联合,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缩短技术开发期。它实际上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技术交易,通过技术合作,合作方可以将各自互补的技术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结合在一起,即节省时间、资金,又提高技术水平。
一、国际技术合作的宏观动因
(一)技术国际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导致当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的最直接动因。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对生产的作用远远超过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科学技术研究的费用昂贵且不断提高,加之对科研力量的要求等特点,推动了科技研究的国际化。科学技术研究的国际分工促进合作各方既可扩大自身的研究力量与能力,又可以较快地了解并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化趋势必然导致签订大量双边或多边政府之间国际技术合作协定,而多边政府协定使国际技术合作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更为突出。跨国公司把已在本国失去优势的成熟性技术,通过一定渠道或技术转让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去,从而产生南北关系的国际技术合作;而复杂的开发性技术的国际转让,则主要是在拥有相似技术水平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二)生产国际化
二战以后,生产力有了巨大飞跃,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生产国际化有了巨大发展。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不仅表现在各国实行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即多种多样的机器设备、大量的能源、多种矿物与非矿物原料以及合成原料等等,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供应;各国产品有更大的部分需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商品流通迅速扩大,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而且特别表现在直接生产过程已成为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许多现代化工业产品的结构与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性能与质地要求很高,它们的生产不仅要由国内的、许多部门许多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而且要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专业协作。各国不仅实行部门之间的分工,而且要实行部门内部的分工,即实行按产品、规格型号、生产工艺的专业化分工。这样,各国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也就进一步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