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合作的动因及其理论解释(6)
2015-08-22 01:09
导读:该理论认为企业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我们知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蕴含在组织内部和人力资源的经验性知识中间的,是企业在长
该理论认为企业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我们知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蕴含在组织内部和人力资源的经验性知识中间的,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学习和积累起来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知识。这种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涉及企业中不同生产技能的协调,企业内多种技术流的整合,组织中价值观的传递。一方面企业需要协调、整合内部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汲取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知识,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该理论的观点出发,技术合作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学习、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活动构成的一个合作创新的动态过程。它为合作成员提供了一个技术学习的平台,使彼此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和学习合作伙伴特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一般来说技术合作包括三个阶段:
1 资源和能力共享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合作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优化组合,常常能够创造出市场中更加稀缺的资源,产生“1+1>2”的优势叠加效果。
2 技术学习阶段:大多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的动机,主要就是获得合作伙伴的特有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组织形式。技术学习是一个多阶段动态的过程,企业在每一阶段学习某种特定的技术,获得的知识将形成企业新的知识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技术,随着学习过程的延续,企业之间的知识差距将逐渐缩小。
3 新成果产生的阶段:这些创新成果既包括有形资源的创造,也包括企业能力的发展。技术学习和能力创造的效果将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企业维、合作结构维、企业行为维这三个维度。企业维包括企业战略的协同性、与合作项目有关的企业内部技术研发能力和经验、企业内技术研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整合性以及企业合作创新的经验。合作结构维包括合作契约结构、合作各方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合作各方的职能分配、合作者数量。企业行为维包括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参与程度、企业间相互交流的频率及相互信任水平。对于合作创造的新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必须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在内部完成整合,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核心能力体系之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通过对技术合作创新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部资源是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各国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及对伙伴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加强。因此,如何整合并获取外部的技术资源,弥补战略缺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异质性资源基础上合作产生新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参与技术合作的一个主要动机。通过技术合作能够实现合作双方或多方资源和能力的最优组合,这不仅适应了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创新效率,而且由于技术合作的协同效应,不同知识领域的结合常常能够产生全新的技术,实现双赢。目前,技术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创造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