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演变――以四通、联想
2015-10-09 01:0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演变――以四通、联想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演变――以四通、联想为例
2001-08-03
一、四通团体的产权演变
1.产权题目困扰着四通团体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2万元借款起家的四通团体,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2亿元总资产、15亿元净资产、58家独资、合资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作为中关村的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曾经创造过颇为辉煌的业绩,并因此作为中关村的创始者之一而著名全国。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由产权不清带来的题目日渐加深和尖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公司跃进的目标的实现。
1984年5月16日,
中国科学院的万润南、沈国钧等7名科技职员辞往公职,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借款2万元,并挂靠四季青乡,创办了“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这就是以后著名全国的四通公司。当时四通注册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依靠新技术和出色的营销,四通公司第一年就盈利143万元。1986年,第一代四通打字机问世,与此同时四通开始建立全国销售服务网,经过几年的努力,作为四通公司的主打产品,四通打字机畅销全国。四通也逐步成为一家著名全国的高科技公司。
开始,由于挂靠四季青乡,四通公司被定性为“乡镇企业”,后来因吸收一批待业青年,又享受“知青企业”待遇,公司也升格为“四通总公司”。1986年四通注册为“北京四通团体”,定性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当然,作为公有制企业,四通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
当时,四通的创业者没有任何一人投进过一分钱,也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投资过一分钱,创业初期的运营资金全靠单位借贷和银行贷款,四通的创业资本全部是借贷资金。应该说,四通是科技职员通过投进技术和人力资本发展起来的,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技术股、创业股以及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由于所有创业者都没有个人出资,因此四通的产权也就没有进行量化,限于当时的环境,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各种政策优惠,四通将自己定性为集体所有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固然注册为“集体所有制”,但四通的创业者一直留意不使四通沦为传统的“大集体”企业。为保持四通的独立性,四通在生产经营上始终坚持“四自原则”: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内对外,四通一直特别夸大自己是“民办企业”,无上级主管部分,是“民办集体企业”,和“官办集体企业”完全不同。对挂靠单位四季青乡,四通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做法,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最初的2万元借款,应四季青乡的要求,四通公司当年就还清了。为了扯清挂靠关系并回报其“其他方面的支持”,四通多年来曾将每年纯利润的20%分给四季青乡,这一做法坚持了多年。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后来四季青乡固然也曾经要求过股权,但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因此,解除和四季青乡的挂靠关系,对四通公司来说并不困难。
经过15年的努力,四通团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团体,现拥有58家独资、合资公司及海外机构,职工3700余人。四通团体现有业务主要有四块:一是电子;二是金融产业,有银行股、保险公司股、证券股;三是医药等非电子类;四是房地产业。
80年代中后期,四通高层已经具有非常明确的产权意识。1986年6月,四通公司尝试内部发行股票,固然动机起源于张罗资金,但四通也清醒地将此举定位于“所有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但终极的结果是,四通的“内部股票”实际成为“内部债券”。在操纵上,采取保本付息的办法,规定一年后可以连本带利退股。
1987年,眼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四通开始筹划股份制改造,并成为原国家体改委的四大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之一。最初的思路是,四通没有政府投资,属纯粹的集体所有制,财产应由四通员工共有共享,而且资产已经确定,职员也已确定,只需将这些资产划分到这些人头上。对存量资产进行内部人量化,是当时的第一选择。这一方案交由吴敬琏先生率领的专家组审议。讨论的结果出现了两种思路:一种思路以学者为代表,主张按照经济学的严格要求,一步到位,将四通产权予以明晰。具体的做法是给四通经营者留下30%的股份,其余70%的股份给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作为基金。这一思路遭到当时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反对。另一种思路是由海淀区政府提出的,但在当时缺乏政策依据,因此也未能施行。四通股改的第二个方案是由刘纪鹏设计的。其基础思路是,先不明晰存量资产,重新构造一个四通新技术产业公司,把“新四通”做成一个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并且是中国第一个有外资参股的上市公司。这个方案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四通也因此被列为原国家体改委的股份制改革四大试点单位之一,作为民营企业类型的代表。但这一方案在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上卡了壳:方案实施需要在海外融资,当时外汇治理部分认定发行股票就是借外债,民营企业没有外汇指标,因此外管局不同意。当时政策的弹性较小,四通又未能及时调整,该方案被束之高阁。这一搁置四通的股份制改造就被搁置了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