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区域经济的均衡政策(2)
2015-11-07 01:03
导读:二、美国的区域经济均衡政策 1929-1993年的经济大危机,把南部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沿,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稳定。为了使美国从一个地区经济发
二、美国的区域经济均衡政策
1929-1993年的经济大危机,把南部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沿,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稳定。为了使美国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均收进极不均衡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活动遍布全国,人们能较同等地享受幸福的国家,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宏观调控,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看作是事关国家长远利益和本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制度能否正常运转的大事。联邦政府广泛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采取了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培养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其具体政策如下:
1.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不同的税制。从30年代起,联邦政府对北部发达地区多征税,把增量部分转移支付给落后地区;对落后地区多留资金,积极培养其良性循环能力。随着落后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总体趋势到90年代才有所调整,减小了南北税负的差异。
2.利用转移支付手段调节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战后,联邦财政始终留意对落后地区的资金补贴。50年代,财政援助的重点在南部。80年代,区域之间的补助差异有所减轻,但落后地区的份额依然较大。
3.利用军事援款支持落后地区产业的发展。地理条件的相互优越加上两个地区的“议员运动”,美国很多尖端军火产业和重要的军事基地都建立在西部和南部。从40年代始,联邦军事拨款一直向该区倾斜。巨额拨款,既促进了该区的产业发展,又带动了消费,扩大了该区的市场容量。
4.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山区,联邦政府于60年代颁发了“地区再开发法”和“阿巴拉契亚山区开发法。”以打破行政区划,实现区域综合治理。联邦财政为此特设专款。拨付贫困地区,用于受援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污染治理、兴建科学公园等,其中一部分款项支援私营公司,鼓励他们向落后地区投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政府出资兴办水利事业,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
水利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收益不稳定,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涉及。各级地方政府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也不愿兴建跨区的大型工程。因此,联邦政府采取同一规划,直接治理的方式,出面组织兴建诸如田纳西流域综合治理的跨区工程,并配套建设发电厂、化肥厂、环保工程,吸收当地剩余劳力,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
6.利用财政融资手段,鼓励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联邦政府通过经济开发署,对在落后地区投资的私人企业提供长胡低息或无息贷款,对向落后地区投资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信贷保险和技术援助。同时政府出资在南部农村建医院、办学校,发展邮电和保险、改善基础设施,健全
社会保障系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7.进步劳动力素质,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在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联邦政府不仅留意物质投进,更留意优化人力资本。联邦政府在加大向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规模的同时,采取物质鼓励手段,引导劳动者南移。主要手段包括给南移劳动者发放迁移补贴费和住房补贴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
培训,给投资者予以税收优惠等。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公道,美国的区域经济均衡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首先,它改善了产业结构。各产业协调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航空、能源、半导体、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遍布南部各州,该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其次,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就业压力,弱化了种族隔阂,进步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了该区的文化教育,推动了政治***化的进程。
中国大学排名
三、美国区域经济均衡政策的启示
比较30年代美国的南北差异与90年代中国的东西差距,可以发现很多相似的因素。其一形成原因相似,都是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与人及资源禀赋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二,运转机理相似。市场机制必然形成两极分化的利益循环;其三,宏观效应相似,都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四,调控条件相似。美国经过内战后70年的累积而具备了区域经济均衡的综合国力,中国经过解放后50年的建设而创造了缩小东西差距的现实条件;其五,历史任务相似、美国曾面对经济增长和种族隔阂消除的史命,中国面临促进经济发展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大课题。因此,美国的区域经济均衡政策对加快中国西部的开发有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