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2)
2015-12-05 01:20
导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终极表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发
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终极表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发达的教育、文化和医疗体系;良好的社会秩序等。
1、人口素质的比较。
人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在城市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匀预期寿命等。
北京市由于严格实行计划生养,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从1995年的0.28%降为1999年的0.09%,已达到高收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水平;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除高于伦敦水平(-0.32%)外,经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水平要低得多。
均匀预期寿命是国际通行的反映人口身体系质的指标,同时也是综合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它反映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高低。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生活质量越高的国家,均匀预期寿命越长,反之越短。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居民生活质量明显进步。1999年,北京市居民均匀预期寿命达到74.3岁,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的水平基本接近。
2、教育水平的比较。
发展教育是进步人口素质的根本大计,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而加大教育投进是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教育的投进。从高收进国家的均匀水平看,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均匀为5.7%。从亚洲新兴产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看,1995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香港为2.9%,新加坡为3.0%,韩国为3.7%。北京市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999年为2.3%,不仅大大低于高收进国家的均匀水平(不足其1/2),同时也低于亚洲新光产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从反映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指标大学在校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看,高收进国家已达56%;香港、新加坡、韩国的水平分别为22.7%、38.5%、60.3%;北京市大学在校生活占适龄人口的比重1999年达到29.9%,与香港、新加坡的水平接近,但与高收进国家的均匀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消费结构的比较。
国外把恩格尔系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尽对贫困型,50%-59%为温饱型,40%-15%为小康型,20%-40%为富裕型,20%以下为最富裕型。1999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恩各尔系数均匀为39.6%,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已跨进富裕型阶段,但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相比,北京市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比东京(19%)高20.6个百分点,比纽约(14%)高25.6个百分点,比香港(12%)高27.6个百分点,比新加坡(20%)高19.6个百分点。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消费没有完全通过商品贷币得到反映,如职工住房、公费医疗、水电煤气、市内交通、文教福利等支出中,国家还给予一部分补贴,因而人为缩小了消费总额,使得我国的水消费结构与国际现代化在市不完全可比。但从总体来说,北京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一定程度地扭曲,突出表现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吃穿用的物质消费支出比重过高,1999年约为60%,而国外如美、英、日、法等国该比重一般为20%-30%(1996年)。导致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的住房、旅游、文教娱乐、社区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带后,使得居民对住房、劳务和闲暇等方面的潜伏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购买力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消费领域内,造成了居民消费支出中物质消费支出比重偏高的现象。
4、医疗保健水平的比较。
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包含的内容之一。人民健康水平的进步有赖于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反映政府对卫生事业投进力度的指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看,1999年北京市为1.05%,远低于高收进国家的均匀水平(6.9%),也低于香港(2.3%)、新加坡(1.5%)的水平。从反映医疗能力的指标每千人口医生数看,国际现代化城市间的水平并不一致,最高的为巴黎,达到9.1人;最低的为香港和汉城,达到1.5人;北京市1999年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4.8人,在国际现代化城市间居于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