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015-12-05 01:2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
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001-06-27
从新世纪开始,首都现代化建设将进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中心和***总书记的要求,北京市提出了到2010年率先基本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首都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北京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我们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是什么?下面我们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将北京的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城市(诸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香港、新加坡、汉城等城市)进行比较。
一、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经济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它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公道的经济结构和广泛的对外联系等。
1、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1999年,北京人均gdp约为2397美元(按当年官方汇率折算),仅相当于汉城的(10697美元)22.41%,香港的(25200美元)9.51%,新加坡的(32810美元)7.31%,与纽约、东京比,差距则更大。这表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离现代化目标还有相当大的间隔,是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
2、经济结构的比较
经济结构首先是指产业结构,即各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从
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都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即产业结构朝着农业产出为主→产业产出为主→第三产业产出为主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也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由建国以来以产业为发展重点到90年代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北京由消费性城市变为生产性城市,进一步向服务性城市的方向发展。但是,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相比,北京市的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199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7.3%,分别比新加坡(64.6%)和东京(74.4%)低7.3和17.1个百分点,与纽约、香港、汉城的差距更是在20个百分点以上。可见,北京在今后1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就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分配会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总是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现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下降的趋势(最高点一般为50%上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总是不断上升。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偏高,1999年为12.0%,而国际现代化城市这一比重一般都在0.5%以下。当然,由于北京的统计包括郊区,而其余城市的统计不包括郊区,因此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但仍能反映出北京与各城市间存在的差距。
3、开放程度的比较。
加强城市的开放与合作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城市的很多功能和作用,是在广泛的对外联系和交往中得以实现的。城市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效率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可能空间与城市的生命力。
外贸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经济的开放程度。固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10%,但外贸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1999年为12.4%,不仅远远低于香港(109.7%)和新加坡(129.8%)的水平,甚于低于国内的城市上海(36.7%,1998)、天津(34.0%,1998)和全国均匀水平(19.2%,1998)。这种状况表明北京在经济外向度方面竞争力不足,与现代化国际城市差距较大。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外向程度的高低。国际旅游收进占gdp的比重既是反映城市国际旅游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城市国际交流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北京的国际旅游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到1999年,国际旅游收进中gdp的比重达到9.5%,高于香港5.4%的水平,与新加城9.8%的水平相近。
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