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发展思路论文
2016-01-22 01:1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发展思路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根据人大批准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对我国三个地带的划分,我国
根据人大批准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对我国三个地带的划分,我国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九省区,国土面积281.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9.5%,1999年人口4.43亿,占全国的35.2%。在沿海地区实现了20年的对外开放经济高速增长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中部地带的发展题目及其在国家总体区域发层战略中的地位题目,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199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实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力度,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金融贷款和外资的利用、扶贫开发、出口贸易等,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1998年,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受益地区是中西部地区。1995―1999年间,多数中西部省区市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缩小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小值。这期间是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明显得到缓解、地区发展掐局产生变化的阶段。但是,人均gdp的地区差距继续扩大。1998年人均gdp(按现价计算)在全国属于低收进地区(相当于全国均匀值的50―75%)都在中西部地区(江西、安徽、河南位列其中)。全国范围内在速度和总量继续扩大的同时,地区间产业结构水平差距日渐突出。这种结构层次的地区间差异基本上是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这些情况表明,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题目是应该引起中心和各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的。
一、中部地区在全国的重要位置及良好的发展势头
1.丰富的自然资源。中部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之间。由于地质因素的作用和自然地理的特征,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我国三个地带中最为丰富的地带。据原地矿部一位专家的评估,东中西三个地带矿产资源的潜伏价值为1:2:2。考虑到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及资源和资源型产品运输到消费地的本钱等因素,以可能实现的价值计算,我以为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大约占全国的40%以上。这些资源中,煤炭、石油、铝、铁矿、铜、铅、锌等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中部地区占有广阔的平原、河谷,土地资源的数目和质虽是三个地带中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是我国粮食、经济
作物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最主要的地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强大的基础产业。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土资源,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建国以来,中部地区曾经作为我国几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区域,奠定我国产业化基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重点项目主要在中部地区。70年代至80年代初建设的引进重大成套项目,就资金规模和项目数目,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带几乎是一样的。90年代以来,在能源原材料建设方面,中部地区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
水利工程和商品粮基地建设,中部地区也是国家的战略重点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是我国最强大的基础原材料生产主要地区。这也是中部地区的上风之所在(附表)。
3.东西之间的有利区位。中西部地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西部开发在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间联系的同时,必然会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建设等很多工程横跨中部地区或延伸到中部地区,受益的不只西部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开发将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西部开发也为中部地区提供了机会,中部地区在目前情况下应该说是左右逢源。并且,未来中部地区的发展可以弥补东部地区高速增长以后产生的新需求。需要夸大的是:固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中部地区提出了挑战,但是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并没有影响对中部地区的支持。最近几年中心政府各部分资金分配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4.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
①经济增长较快。我国从90年代初以来,开始实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现在讲加快中西部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1996年和1997年国家开发银行大量的资金投向中西部,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资金在中部地区。从总体上来看,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最近几年逐步增强,中部地区由于近几年中心在基础产业投资上、基础设施投资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且由于最近几年在发展经济、利用自身上风方面制定了多有成效的政策,其发展速度比较快,特别是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增长速度基本与全国持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省区利用资源上风,在全国的分工格式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上风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如湖北省近两年发展比较快,其基础产业在质量上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上了一个新台阶。